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社会时空

    忆朱德对我校的关怀

    作者:孙克让(北京)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6日 12版)
    朱德委员长健步视察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1961年7月,我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至今已整整50个年头。这个学校虽然只是一个中等专业学校,但曾与朱德委员长有着亲密、直接的关系,他三次亲临我校视察,给我们师生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解放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出口创汇主要靠工艺美术产品,因此,朱德委员长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格外关注。在各地的视察中,他发现工艺美术在旧社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即要求尽快加以恢复,发展各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并召开了全国工艺美术大会来推动其发展。考虑到人才断档严重,1956年在轻工部邓洁部长的领导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1958年又成立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由国务院事物管理局副局长谢邦选出任第一位校长。

        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是延续抗大精神来办校的,实行半供给制,管吃、管住、管学习用具,培养既能设计又能动手制作的人才。学校设有不同工艺的车间,并派经验丰富的老艺人担任师傅。此外,学校还组织了许多大课,请了当时的文化界名人,如沈从文、叶浅予、阿老等等讲座,增长了同学们的学识。

        1959年9月,敬爱的朱德委员长第一次来到我校视察。记得那天非常晴朗,委员长身着一身米黄色中山装,健步走进景泰兰的第一工序打胎车间,当时我正好在车间门口,得以近距离地见到委员长。他老人家虽已73岁,却身体硬朗,皮肤红润,精神矍铄,尤其是那双厚厚的大手,让我深深地感慨这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司令!他亲切地要求老师、师傅要认真地教,学生要能文能武,有理论讲实际地尽快学成,好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他老人家反复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许多文化遗产,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出口创汇最合算。”

        1961年春天,我们第一届学生毕业前夕,学校派学生赴全国各地实习,创作了一批作品,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请朱委员长来校视察指导。他老人家鼓励我们毕业后,要在实践中努力工作,为国家创造更多外汇来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1962年,位于龙潭湖北岸的新校舍建成了,朱委员长第三次来校视察,那时我已毕业,但听闻消息仍然十分振奋。

        学校也得到了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1960年新校舍动工之时,董必武副主席为学校题词:“心运其录,手运其巧,鼓足干劲,利人非小”。1961年5月间,首都八大艺术院校毕业生代表同中央五老在中山公园五色土联欢,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璋和郭沫若鼓励同学们为党和国家多作贡献,这成为每个毕业生一生难忘的记忆。

        “文革”中,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样,敬爱的朱委员长也遭到迫害,1975年从报纸上再次看到委员长时,神采与当年判若两人,令人心痛。“文革”中,跟老人家命运相联的工艺美术学校也经受了厄运,教职员工被解散,学校停办10年。直至1978年邓小平同志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学校才迎来二次重生。

        如今我们毕业50年了,想起朱委员长,仍然深深地怀念他。现在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工艺美术学校培养了数千人,仅在北京工美行业,工艺美术师达五六百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30余人,国家级大师十数人,有很多同学被评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工商业的大批高级设计师也毕业于我校;还出现了一批在大学、研究机构、新闻、出版、画院等单位的教授、研究员、专家、学者、画家、雕塑家、诗人、摄影家等等。而今,学校升级为大学本科,并兼有多种学制以适应当今发展需要,她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