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福建“三下乡”给农民送去文化“大礼”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22日 03版)

        本报古田12月21日电(记者高建进)福建省201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日前在古田县黄田镇举行。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45个省直部门联袂下乡,带来了500多万元的捐献资金和物资,更为农民朋友们送来了丰厚的文化“大礼”。

        黄田镇是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移民搬迁重点乡镇,经过20多年的努力打拼,如今这里已是国内最大的马蹄笋商品化栽培基地和“黄田马蹄笋”地标的原产地。全镇种植马蹄笋面积3.2万亩,年产量达3万吨,创产值1.2亿元。加上农业和水产养殖等,现在当地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达近8000元。

        在“三下乡”活动现场,村民们早已把各个专家服务点围得水泄不通。游必响是黄田镇廷洋村的综治协管员,他来到省委讲师团的服务点,仔细聆听着讲师团成员游炎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他告诉记者,这些年由于政府的持续投入和大力扶持,现在村里文化设施齐全了,文化活动也多了,同时大家对文化的需求“胃口也大了”。“六中全会召开后,村民们都在学习领会,要是大专家能到村里给我们上一堂课,大家伙的心里一定会更亮堂!”说完,他盛情邀请“本家”游炎灿老师到廷洋村去走一走、看一看,游老师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临行前,游必响还专门要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材料》等资料。

        在省农业厅服务点,双坑村村民黄长发正向专家咨询马蹄笋种植的新技术。三十出头的他今年种了500多棵马蹄笋,一年就能收入两三万元。“虽然我种马蹄笋也有五六年了,但如今的农业技术日新月异,一定要学到手、跟得上,日子才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黄长发深有感触地说。听说双坑村还是有名的“油画村”,记者不由得向他打听起来。“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如今我们双坑村的油画已成为一个产业了,从事这一行的村民超过了300人,创办了各类工作室40多个,每年光出口美国、欧洲等地就要赚回1200多万元哩。”黄长发自豪地说。“那你搞油画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黄长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现在还没搞。不过我现在开始学了。国家如今不是正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吗,这是个‘朝阳产业’,咱也得跟上是不是?”黄长发的眼中充满了憧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