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12月17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110报警电话一打,警车很快就到了!”记者走访居民区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110反应更快了,在群众中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而这一变化和上海持续开展的警务用车改革密切相关。自2003年停止使用沪O专段号牌以来,上海按照“改牌、定编、定标、严管”的公车改革思路,下定决心破除特权,将警务车辆统一纳入车辆集中管理,既精简了车辆开支,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赢得了赞誉,赢得了民心。
记者在上海市公安局办公楼的地下车库看到,这里停放着200多部警用车辆。一个电子屏上,所有车辆信息即时更新:库内还有多少车辆,每辆车处于何种状况:在库、在用、还是维修。改革前,上海警务车辆实行部门化管理,各部门根据车辆利用率及编制人员,获得一定车辆使用额度,这样的弊端是车辆使用不平衡,基层民警用车较为不便,此外还需耗费警力加油、洗车、保养、维修。2003年,针对公务用车“车况较差、警车民用车配置结构不合理、保障开支较大、使用率较低、车型标识不统一和使用管理不够规范”等诸多问题,上海市公安局组织调研,形成了优化公务用车配备和集中管理的方案。
如今,基层民警用车十分简单:登记、领钥匙、开回车库还钥匙,不再需要操心加油、维修、洗车等内务事项。实施“统一调度、统一保洁、统一维护、统一加油、统一管理”,将车辆管理服务社会化外包后,车辆资源整合后效率明显提高:车辆使用率提高到97%以上;单车行驶里程提高到年均1.8万公里;车辆维护成本大幅下降,全局车辆油耗降低20%,维修费用降低了27%,警车维护费用和警力成本都大幅降低。
上海在警车改革中,始终坚持科学配置,大幅精简,确保“严机关、宽基层、向一线倾斜”。通过科学测算在编车辆、核定用车编制,调整执勤执法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比例,上海市公安系统精简的车辆约占2002年底车辆总数的20%。与此同时,领导干部超标准配备车辆、公车私用等老大难问题也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3月的统计显示,在全局业务用车中,分县局车辆占80.4%,执法执勤和特种警务用车占88.5%,基本实现了警务车辆配置“向基层一线倾斜、向公安实战倾斜”。基层民警纷纷反映“现在用车方便,办事、办案效率提高了”,公安机关110接警处速度也明显加快,为上海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现代警务机制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