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一大早,中国海洋大学的于华明博士和5名海洋科研调查人员,从山东省乳山市乳山口码头坐船入海,赶往琵琶岛与赵家山之间的海域。经过20多分钟的颠簸,科研团队终于在小青岛海区设立潮汐潮流观测站。乳山口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将在这里建立。
“这个海湾呈V字形,封闭条件好。海水退潮之后,乳山湾露出大面积滩涂地,海面面积和潮差、地貌、自然环境,都适宜建潮汐电站”,乳山市蓝色经济区管理办公室主任于荣恺介绍。
于荣恺说,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就是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建一座拦水堤坝,放置水轮发电机组,用潮汐涨落的落差发电。
“在中国沿海的版图上,黄海边的乳山市,是中国开发潮汐能源的发祥地!早在几十年前,乳山就兴建了亚洲第一座潮汐电站——金港潮汐电站。”于荣恺转过身指向很远的地方骄傲地说,“往东10公里,还有北方唯一的白沙口潮汐发电站,1987年全部建成投产后规模居全国第二。”
正因在潮汐发电上有着丰富的经验,2010年11月24日,由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可再生能源管理中心三方共同开展的“乳山口4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项目”,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
乳山市委书记高书良这样解读:“潮汐发电成本低,不占用农田,不用移民,绝对是‘绿色电能’,每度电的成本只有火电的八分之一。乳山的能源开发,环保是第一位,海洋可再生能源是最优先的选择,海洋资源开发正当时,未来或许将成为最大能源供应。所以我们向大海要能源。”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大海这片可推动科学持续发展的“蓝色基地”,乳山市无论是能源项目,还是其他工业项目的引进,都自设了绿色“门槛”,先后拒绝了总投资30多亿元的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并在沿海一线设置了“非工业区”,发展风电、光电和潮汐发电等新能源,让“蓝色能源”唱响了“蓝色经济”的主旋律。(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刘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