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向国家独立20周年献礼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多年的酝酿与建设,哈萨克斯坦首条地铁12月1日在哈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正式通车。此间分析人士认为,阿拉木图地铁的开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对哈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象征和促进意义。与此同时,阿拉木图地铁今后发展趋势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引起了当地专家学者的担忧。
阿拉木图是哈第一大城市,在册人口150多万,约占哈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因目前在阿拉木图务工的流动人口数量难以统计,有专家指出,阿拉木图的总人口维持在200万至300万。如此集中的人口规模,给阿拉木图的空气质量和交通运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加快建设并投入运营更加经济也更加环保的地铁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阿拉木图地铁始建于1988年,由当时的苏联中央政府承担全部建设开支,后因苏联解体导致工程停工。哈国独立后,一直致力于完成阿拉木图地铁项目,但由于耗资巨大,施工难度高,阿拉木图市政府又无法进行较好国际融资,工程一直停滞不前。直至2003年,哈国政府决定将阿拉木图地铁建设列入国家预算开支后,阿拉木图地铁建设得以重新启动,此后,即便在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严重的时期,地铁建设也未停止。值得一提的是,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亲自监督地铁建设,要求政府全力保障资金投入,这也有力地保障了阿拉木图地铁能在哈国独立20周年纪念日前夕揭开神秘的面纱。
目前通车的地铁一号线全长8.56公里,共设7个车站,造价1659亿坚戈(1美元约合147.5坚戈),共有7辆地铁列车投入使用,每辆列车包括4节车厢,载客940人,预计每天可以运送旅客2.6万人次。地铁采取单一票制,票价为80坚戈(约合3.5元人民币)。投入运营4天以来,阿拉木图地铁的日载客量约为1.1万人次。纳扎尔巴耶夫在参加通车仪式时表示,阿拉木图地铁是哈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设施,它的开通具有重大意义,将载入哈的历史史册。他表示,阿拉木图地铁不仅将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也将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据悉,阿拉木图地铁二期工程也已经开工建设。二期地铁将设17个车站,预计2015年投入运营。
在一片赞扬声与人们期待的目光中,阿拉木图地铁开始了商业运营,但与此同时,当地专家也对地铁前景表示了忧虑。首先,地铁站布局不合理。按照规划路线,地铁站距离大型商店、企业和车站等人流集中场所较远,覆盖面积较小,不能有效缓解目前的交通压力。其次,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有专家认为,地铁运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对于非能源产地的阿拉木图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同时,目前地铁票价仅相当于其运营成本的五分之一,其余部分都将由政府补贴,这将会增加阿拉木图市的财政负担。最后,面临地震威胁较大。哈南部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中间带,属于地壳运动活动地区,近年来,在哈南部地区尤其是阿拉木图市周边地区小规模地震频发。哈地质科学研究所专家博奇卡列夫表示,阿拉木图所在地区存在发生毁灭性地震的可能性,地铁设计上虽然可以经受住小地震的考验,但如果沿线附近发生地质断裂,地铁的安全性则无法保障。
苏联解体后,作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哈国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阿拉木图地铁投入运营之前,昔日中亚地区只有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拥有苏联时期就已经开始运营的地铁。作为中亚“老大”和欧亚地区强国,哈国上下对地铁这个城市现代化标志性项目寄予无限期望。虽然目前阿拉木图地铁整体规模不大,但作为中亚地区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开通后,从现实角度讲,不仅可以净化城市空气质量,还有利于缓解阿拉木图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状况;从长远角度分析,地铁投入商业运行必将极大提升阿拉木图市乃至哈萨克斯坦的国际声望。
(本报阿拉木图12月9日电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