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国有企业 改革发展

    航天科技 敢叫日月换新天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10日   02 版)

        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实行全程电视实况转播,这在国际上可谓首开先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说过,“如果说航天人要学会用放大镜看问题、检查自己的工作,那么,这次交会对接就是全国人民、全世界拿放大镜对我们工作的检查。”中国航天人的这种自信,源于他们对核心技术的精准掌握和各项已然做到极致的工作准备。

        对接机构的研制无疑是任务成功实施的关键。“此前,只有俄罗斯拥有这项技术。为了掌握这项技术,我们经历了16年的科研攻关。两个超过8吨重的飞行器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对接,它们之间的缓冲、捕获、校正、锁紧、密封,再到分离,所有这些都要在对接机构上完成。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光是轴承和齿轮就有1000多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年已成功发射17颗卫星。发射次数的增多不只是量的体现,更是质的提升。“目前我们已进入了批量生产的状态。过去是研制一个发射一个,现在是打前一发时,后一发已经进场了,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系统化能力实现了大幅度跨越。”航天科技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贾可兴奋地向记者描述:今后我们每年的发射量会越来越多,“十二五”期间预计要实现百次发射。

        在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中,航天科技集团承担着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空间实验室三大核心系统的科研任务。这些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系统,也是标志着航天发展水平、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

        航天科技集团提出了“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的“三零”要求——即通过“零缺陷”的质量意识、“零疑点”的工作标准,来实现飞行的“零故障”。

        “数据包”的使用,是航天科技质量管理中的一项创新。对于任何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元器件、生产过程,到最终性能都进行一系列实验,获得的数据全部储存下来,从而实现100%可追溯,做到整个系统100%可靠。“细节必须用数据进行量化,决不能说‘差不多’。所有人的工作数据,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拿出来。”袁家军自信地说。

        (本报记者 张 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