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9日 星期五

    武汉最美江滩景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09日   01 版)

        大武汉,九省通衢、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有过繁华,也有过屈辱,而今,重获新生。汉口江滩作为武汉“名片”,也随之焕然一新。初冬时节,记者漫步沿江大道,走到三阳广场时,满眼漫天芦絮飞花,原来又是一年江滩芦花节。

        江滩芦花,再现江城艺术

        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记者刚一站到芦苇花海边,就被这壮阔的美景所震撼:汉口江滩三阳路至二七长江大桥下,芦苇带连绵6公里,宛如一条雪白的锦缎铺展在长江之滨,构成武汉市中心最具特色的景观。芦花节到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与往届芦花节不同的是,本届活动重在全民参与,鼓励普通市民以各种方式亲近芦花,或写生,或拍摄,或手作。

        武汉市旅游局局长张侠说,每年芦花开放时节(10月至12月),江滩都会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取景胜地,他们举着“长枪短炮”在芦苇丛中捕捉各种精彩瞬间。手持佳能相机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江滩靠着江,既开阔,风景又好,交通还很方便。现在芦花也开了,是个拍照的好地方,我们摄影爱好者以前还在江滩举行过活动。”转过头去,记者被60幅芦苇照片吸引住了目光,这些照片是从百余名民间摄影家拍摄的近千幅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活动组委员还邀请市民现场投票选出最喜欢的作品。

        江滩景色,见证江城巨变

        武汉的变化,令世人瞩目,汉口江滩恰恰见证了这一切。

        早在乾隆元年,汉口第一座码头——天宝巷码头就出现在汉水上。到同治年间,从龙王庙到江汉关,有码头16个。随着码头商贸的繁荣,大武汉的名声也随着滔滔江水传向了四面八方。天然的舟楫之利,给武汉带来财富与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列强们侵略的野心。自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这里先后成为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的租界。江滩与租界为邻,它曾眼睁睁地看着列强破门而入、占地为王;一栋栋雕镂着精美花纹的高楼拔地而起,哥特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一应俱全。博彩馆舍、青楼、烟室林立,洋人、官僚、帮会头目来来往往,把好好的一个城市弄得乌烟瘴气。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结束前收回了汉口的全部租界。

        复兴汉口江滩的主要工程,包括建设汉口江滩休闲广场和滨江风光带。据了解,汉口江滩共有三期工程,有机地结合了防洪的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综合整治。江滩依不同季节的水位建起了三级亲水平台,而不是过去高高的一堵墙,在清除了违章建筑和阻水物体的同时,还使市民和游客随时可以逐级而下,和江水零距离接触,享受滨江城市特有的美景。

        家住南京路的刘阿姨在长江边上生活了60年,退休后,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傍晚时分来到江滩公园,坐在江边的长椅上,置身于绿树成荫的堤上观景廊,织织毛衣,看看报纸。她告诉记者,这里当年是常受水患侵扰的一大险滩,每逢雨季,洪水来袭,江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威胁;而且江滩上常年存在着许多垃圾、瓦砾和违章建筑物,又乱又脏。自从政府开始江滩一期工程的建设,这些情况就立即大为改观。后来,市体育局还在江滩配置了健身器材,竖立了多名武汉籍奥运冠军的塑像。在谈及江滩公园给她晚年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时,刘阿姨笑着说:“江滩公园是我们放松、休闲的首选去处,是我们武汉市民一个珍贵的休闲长廊、健身长廊和文化长廊。”

        汉口江滩自建成以来很受市民喜爱,由此而推动武昌、汉阳等地陆续展开江滩的建设。如今,武汉江滩已遍布“两江四岸”,包括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四部分,总面积逾180万平方米,成为集防洪绿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亲水岸线。

        江滩文化,展现江城魅力

        江滩自建成以来,举办过大小无数的文化活动,据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介绍,江滩公园是我国最大的“休闲运动场”。就近年来举办的活动而言,江滩显然已经走出武汉,与国家奥运盛事遥相辉映,甚至走出中国、迈向世界,成为国际间交流和学习的桥梁。

        2008年盛夏,武汉市“百万市民庆奥运”江滩纳凉晚会在汉口江滩上举行,晚会为期一个多月,包括歌舞戏剧、露天电影、健身讲座等,吸引众多市民到江滩前来观赏奥运赛事、参与文化活动。

        2009年深秋,“德中大道”活动在武汉江滩隆重开幕,据时任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介绍:“‘德中大道’的举办让江城人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德国文化,同时也展示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千湖之省的蓬勃生机和巨大发展潜力。”

        2010年深秋,武汉首届民族文化周在汉口江滩市政广场举办,主题是“民族团结,欢聚江城”。市民和游客在汉口江滩免费参观少数民族布贴画展、民族风情摄影展、少数民族服装展示、民族文艺歌舞表演,还能品尝到70多种民族特色美食。

        2011年盛夏,正值江滩建成10周年。由长江日报、武汉市汉口江滩管理办公室联合推出“发现江滩”系列文化活动,也以实际行动鼓励广大市民、游客参与进来,运用诗、文、书、画等各种方式,挖掘江滩深厚的文化内涵、推广江滩特色文化品牌、彰显江滩无穷的人文魅力。

        路过江滩,记者的思绪再次回到江滩芦花节,不禁深深地感叹:一座城市,人为本,史为根,景观是形,文化是魂。有着深厚底蕴的武汉文化,在得天独厚的水岸江滩、积极进取的武汉人民的推动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日可待。而武汉建设文化强市的道路,在当今这样一个以文化定成败、文化是城市发展深层动力的时代,也定会一片光明。

        (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王婉俊 侯诗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