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09日 星期五

    关注环境空气质量

    民意要求PM2.5入标准

    《 光明日报 》( 2011年12月09日   10 版)
    图为12月5日,国家体育场附近区域被大雾笼罩。新华社记者 公磊摄

        连日来,大雾成了华北等地天气的主角,一些城市灰蒙蒙的,难见天日。雾霾、口罩、PM2.5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恰在12月5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民意普遍赞成PM2.5纳入标准。PM2.5是否能更准确反映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为何要到2016年?本报推出关注环境质量系列报道,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专家,进行解读。

        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初步统计结果,“民意要求把PM2.5纳入标准”。

        针对这个结果,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指出:“颗粒物污染是我国最主要的大气环境污染因子,90%以上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颗粒物。现在把PM2.5(粒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纳入检测和防治标准,为时不晚。”

        冯银厂介绍说,空气中的颗粒物,从粒径的角度区分,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PM1)及以下。“颗粒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级一级相互包含,粒径从大到小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显著增加。同时,细粒子的粒径与可见光的波长比较接近,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比较突出,这样就会造成大气的消光作用增强,空气能见度降低。另外,从化学成分上来讲,颗粒物中的二次硫酸盐、黑炭等对光具有较强的散射和吸收作用,造成了灰霾的天气。”

        通过对全国40余个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冯银厂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主要能源是燃煤,空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烟型污染。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燃和利用清洁能源,使煤烟型污染程度下降,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量增加,建筑、施工等动土工程大量增加时,扬尘这种开放源污染取代煤烟污染成为城市中首要污染物。目前,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机动车除排放的大量细颗粒物外,还排放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加上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由于油品挥发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气态污染物会在大气环境中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比如硫酸盐、硝酸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等,这些二次颗粒物一方面是PM2.5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冯银厂指出,如果把PM2.5作为一个指标来控制的话,现在提出来并不晚。一方面因为我国目前PM10的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污染还很重;另一方面,一个标准的出台,要有相应的一系列技术和能力来支撑,但就目前而言,许多城市还不具备PM2.5的监测能力,监测网的建设需要时间、财力、物力。因此,国家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全国的实际情况,要考虑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一个标准的出台只有符合实际,可望而又可及,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应该看到,国际上目前也只有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发达国家制定了PM2.5的标准,我国作为环境空气污染较重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实际上,国家从“十一五”初期就已经开始重视PM2.5的问题,并开始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以说,我国关于PM2.5指标的提出和制定并不晚。最近公众对PM2.5的高度关注,对于加快政府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程,促进各地完善监测技术、设备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链  接

        【什么是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从哪里来】

        机动车是PM2.5的主要排放源。燃烧会产生PM2.5。工业生产、燃煤、汽车尾气、烧树叶和秸秆,到人们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都会产生PM2.5。

        (本报记者 冯永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