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真理的火把》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高擎真理的火把》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本报北京12月2日电(记者肖国忠)今天,《高擎真理的火把——记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一文在本报一版刊登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都在突出位置予以转载,滚动播出;全国社科规划办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搜狐网、中工网、华龙网、新疆天山网、大众网、中国国情观察网等几十家网站也分别在第一时间刊载。
黑龙江大学教授张奎良表示,《光明日报》一个时期以来真正贯彻了“走转改”的精神,办得越来越好。前段时间以《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为题报道了中央编译局编译群体的感人事迹,至今还在心中激荡,今天又读到了《高擎真理的火把》这样一篇佳作。这篇报道把同样是另一个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为宣传和捍卫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的研究群体——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推到了读者面前,读来让人可亲可信,可敬可爱。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和荣读到文章后说,《高擎真理的火把》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为切入点,向人们刻画了我国老一辈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积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动实践,处处展示出思想的光芒与信仰的力量。
同为理论宣传工作者的《江海学刊》副主编赵涛看到文章后说:“《高擎真理的火把》一文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和所有人好好看看,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同志们值得我们学习。”
广大读者对中国社科院这批学者深表崇敬。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董慧凝回忆起自己在中国社科院的求学生涯时说,博士毕业那一年,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应时而生,同学们纷纷投简历到这个新成立的研究院,希望投身于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
因为作为青年一代知识分子,我们深深认识到,老一辈学者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光明前景的认识透彻而深刻,他们的高尚人格令人折服,是青年们的榜样。我们应当像老一辈学者那样,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党和人民给我们创造的有利条件,满腔热忱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建华认为,学术就是一种生命的创造,是一种超越生命实体、代表全人类理想的仰望。它把人的目光从肤浅推向深刻,从狭窄推向广袤。学术给予人的不能是一种焦虑、亢奋和浮躁,而应是对人自身及生存环境的深刻洞察,是对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和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的宁静沉思,它需要的就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学者们这样执著的学术精神和对学者使命的坚守。
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覃正爱表示,《高擎真理的火把》一文所展示的学者们的信仰和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学者所做的研究和回答是坚定有力的,也是令人信服的。学者们之所以在17年漫长的时间里孜孜不倦,不懈探索,硕果累累,关键是他们自己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牢固的社会主义信念,否则要坚持下来是很难的。当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向这些学者学习,就要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主流声音,转化成时代的主旋律,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更加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
对于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立强“深受鼓舞和激励”。他说:这些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始终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人们的良好评价,一方面固然是对从事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学者们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更显示出人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这样的高度认可和坚定决心,是我们进一步从事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的不竭动力。
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说,《光明日报》抓住了一个重大主题。这样的文章有分量、有深度,读后让人无比感动,也深受鼓舞,看得出记者花了很大心血和精力,字里行间显露出记者深厚的理论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