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地处我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驻扎着一支边防连队。
“阿拉”,在哈萨克语中是“开满鲜花”的意思。实际上,阿拉山口没有鲜花,有的是大风。这里是我国著名四大风口之一,每年8级以上大风要刮160多天。
在这样的大风里,有一群年轻的士兵,给远道而来的我讲了不少苦乐故事。
风中有乐
阿拉山口的风有多大?有一个故事:一天,战士韩辽出门倒垃圾回来,到大门口正赶上一股风出其不意劈头盖脸刮过来,这个一米八四的大个子立刻被风转着圈卷了出去,“拍”在门对面的山坡上。韩辽想从正门再走进来,进不来,只好爬到墙根,再贴墙根往屋里挪,大门和屋门之间不过百米的直线距离,韩辽挪了三面墙才得进屋。战友们见状哄堂大笑,从此这事成为逢客必讲的“经典”。
说起被大风吹进库房,战士肖鹏就乐不可支:“我是想进库房来着,就是没想到那么快!不过,出来就费老劲儿了。”
风中“漂移”,是这里的一个游戏,新来的战士对玩这个乐此不疲:他们从高处往下跳,会瞬间被风吹出好几米远,趁着这当口抓拍几张照片寄回家去。
风中有苦
风不会只带来快乐。
前哨班李代贵在这个班10年。10年前,哨楼没有护栏,他被风从哨楼上吹下,吹出十几米远,骨折。
曾经的副指导员刘永清带队拉练,到江巴斯山上查看地形。山上的雪很厚,风吹得睁不开眼,刘永清从山上掉下来,牺牲了。
战士高春富晚上执勤沿铁路巡逻,由于风声大,听不到火车轰鸣,车来时他正好被风吹到铁轨上,牺牲了。
当然,这是特例。日常的巡逻什么样?
被风吹到山坡上的韩辽回忆自己第一次遇见大风。2010年4月的一天,凌晨1点,当时刮的10级风,他把能穿的衣服全穿上了,里里外外总共有7层,还是冷,袜子上全是冰,防寒面罩外长了一圈“白胡子”:“那感觉就像针刺一样,我的手被冻成了冰棍儿,梆梆硬呀,过了两礼拜才好。”
19岁的仇武和21岁的欧奎说起“潜伏哨”。所谓“潜伏哨”,是“趴在小坑里”,监视比较敏感的地带,防止有人偷越边境。2009年3月的一天,他们正在潜伏哨,突然刮起大风下起雪,4个小时后,雪把他们盖得严严实实。问他们当时冷不冷,他们说“真冷”;问他们为啥不回去,他们说“这哪行,我们在执行任务啊……”
风口也能“挂”国旗
由于风大,阿拉山口挂不上国旗,但处处都有国旗,这些国旗是“长”在山上的。战士吴志明说,他们用盆把白石头一盆盆端到山上去,再嵌入山里,组成各种图案。远远望去,现在连队周边山上有很多国旗、党旗,中国地图,还有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形成阿拉山口一道独特的风景。吴志明说:“风大的日子,在山坡上组图站不稳啊,就爬着干,趴着干。不过看到国旗‘挂’起,总是很兴奋。”
傍晚离开阿拉山口,余晖把天和地分成界限分明的红黑两色。哨楼的影子拉得很长,其中有两个战士站岗的身影。在我心里,这身影很高很大,顶天立地。(本报记者 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