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特色是大学的生命

    ——访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封超年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5日   02 版)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林业院校发挥着先锋带头和示范推广的作用,“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苏推进“两个率先”所出台的“八大工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榜上有名”,让江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居环境更优美的目标使得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绿色江苏建设大潮中的主角——南京林业大学。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下,学校近年来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成果,其百年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什么?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该校党委书记封超年教授。

        新闻故事:夜幕降临,南林大也已灯火通明。记者走进该校学术报告厅,顿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欣赏《海洋》,影片镜头聚焦在覆盖地球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上,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鲸、大白鲨、企鹅……它们毫不吝啬地在镜头前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这是我们每周的‘必修课’!”黄雯同学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虽然是课余活动,但每次大家都主动参与。”

        记者:贵校举办了诸多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同学们都乐在其中,学校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

        封超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的大学,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生态思想、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除了在主干课程中突出生态特色外,还把开展以绿色文化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水杉周末影院”定期放映《拯救地球》、《大地之歌》等绿色主题影片,“水杉”学术沙龙的开展,邀请知名专家深入讨论“气候变化”、“植树造林”等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此外,每年暑假我校都会集中骨干团队开展社会实践,仅去年就组建了243支团队,到全国各地开展环保意识宣传、案例调研等实践活动,影响广泛。

        新闻故事:11日,南京河西金陵滨江酒店后花园的人工湖正在进行水体改造,以石阶为界,一边的水呈暗绿色,另一边的水则清澈见底。据介绍,这是利用了生物竹炭技术净化污水,除将污水“变身”景观水之外,还可以将微污染的水净化为饮用水,成本仅为每吨0.6元。这一由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领衔的科研项目,已经通过了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的验收。

        记者: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的大学,在绿色生态领域,充分展现着“南林智慧”。据了解,贵校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中,学校做了哪些努力?

        封超年:传播绿色文化、引领生态文明是林业院校的神圣使命。作为国家重点林业高校之一,学校很早就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体系、科研规划,并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中。与单纯的研究相比,我们更加注重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30多年前,学校杨树科研团队的专家便成功引种培育出新品种,打破了“黑杨不能在黄河以南大量成片造林”的长期禁锢。如今,一批以“南林”为代号的速生优质杨树高产新品种已成为苏北经济支柱产业。近年,学校科研团队还选育推广了枫香、银杏、杉木等优良新品种。

        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进程中,学校与200余家企业联合开发了50多个木竹新产品。此外,学校在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药械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为高效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闻故事:近日,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评审结果公布,南京林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尹佟明获此殊荣,成为本年度林业行业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科学家。不仅如此,2009年从美国回归母校不久的尹佟明教授还绘制出了我国首例林木基因图谱。

        记者:作为一所百年名校,贵校人才辈出,从首任校长郑万钧到王明庥院士、“森林女神”徐凤翔,他们带领贵校为林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封超年:“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这是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长、我校前身“中央大学”森林系主任梁希先生的名言,更是所有南林人永恒的追求。

        学校首任校长郑万钧等采集并命名活化石——水杉,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后来,我校王明庥院士、张齐生院士、“森林女神”徐凤翔等,一直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工作信念,这正是南林人代代传承的文化品质。

        有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南林人把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我校已有40个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共承担科研开发项目2000余项。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三大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47项。(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