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学人风采

    用专业精神做专业的事

    ——知名专家谷源洋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3日   11 版)

        见到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谷源洋时,老先生拿出一本别的学者的新著,开始饶有兴致地大谈他所熟知的专家:谈他们的学术思想,谈他们的研究成果,谈他们的治学精神。

        当记者一再提醒他该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谈谈自己”时,谷老却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没什么可说。”于是,记者接下来的采访,只能是在谷老工作化地梳理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经历的间隙,策略性地引导谷老只言片语地聊聊自己。

        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不认真负责会“祸国殃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和结项,目前都采取依靠同行专家评审和鉴定的办法,有着严格的评审和鉴定制度。就拿结项前必经的鉴定环节来说,自2004年开始,全国社科规划办对成果鉴定方式进行改革,实行以异地专家为主的双向匿名通讯鉴定:参加鉴定的本省(区、市)专家不得超过2名,以通讯鉴定方式进行;鉴定专家和课题组“背靠背”,鉴定专家不知道所鉴定的成果出自何人,鉴定专家的意见也匿名反馈给课题组。

        这样的鉴定方式意在防止成果鉴定出现托关系、走人情的现象,确保鉴定工作的公平公正。但要确保课题质量,则需要鉴定专家高度负责,认真把关。

        今年9月,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布认真负责鉴定专家名单,谷源洋名列其中。这次的榜上有名,源于他在一项成果鉴定中提出了专业、客观、公正的意见。而对于“认真负责”这看似简单的4个字,谷源洋则一直用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诠释:今年上半年,全国社科规划办将24份项目申请材料委托给专家初评,请他们从中挑选出7个入围项目。本来,全国社科规划办只要求专家作出选择,并不要求对被挑选的项目说明理由。谷源洋却在对每份材料反复阅读、认真比较、仔细斟酌之后,给7个入围项目逐一写出了详细的建议入围理由。

        面对记者“看那么多材料累不累”的提问,已是古稀之年的谷老坦言:“当然累,有时看材料看得眼睛涩痛。”

        “但是值!”谷老一脸严肃地表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代表国家水准的学术研究项目,因此,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工作是替人民把关、替国家把关、替民族把关,应当万分认真负责,否则会“祸国殃民”。

        学者要学会理论表述的通俗化

        作为社科界的知名专家,谷源洋每年都会被邀请参加很多课题的评审或者鉴定,这其中,有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论文答辩,也有如国家社科基金这样的国家级项目。丰富的评审鉴定经历,让谷老对“好”项目和“坏”项目有了自己的评判。

        什么是好项目呢?谷老掰着手指告诉记者,一个好的项目要有三个关键点:首先是申请项目要研究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包括国家和社会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或涉及不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本学科研究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其次是申请项目应明确提出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思路,问题的解决要有新的思想火花和创新点,不能是随手拈来的“大路货”;第三是理论铺垫要与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避免“两张皮”,并注意理论表述的通俗化。

        在谷老看来,对于国家社科基金这种高层次的项目来说,只有符合上述三个标准,才能征服评委。

        “知易行难,看似简单的标准,很多人都做不到。”谷源洋一边感叹,一边以理论表述的通俗化为例,向记者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经从事过的翻译工作。他说,当年最喜欢给老专家当翻译,因为那些老专家虽然都是本学科领域的集大成者,但对于自己知识的表达从来都是深入浅出,即使是一些非常专深的词汇,也力求通俗易懂。“我翻译起来,就不觉得费劲;更重要的是,通过翻译,理论得到了普及,我也学到了老专家传授的这些知识。”

        “反观现在,一些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理论表述云山雾罩、艰涩难懂,以为越抽象越见理论功底,这是严重的误解,也是学术研究的歧途。”谷老近似呼吁地表示:“学者要学会把高深的理论表达得通俗易懂,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否则,理论就只能是自说自话,曲高和寡。”

        决不做“万金油”式的专家

        如果说认真负责是对成果鉴定的态度要求,那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便是对成果鉴定的能力要求。

        “成果鉴定同鉴定专家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学术水平有直接的密切关系。”谷源洋坚持认为:“鉴定人如果自身学术水平不过硬,就发现不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更提不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而谷老在我国学界便是“自身学术水平过硬”的知名人物:自1961年北大毕业后,谷老已经在学术界辛勤耕耘了整整50年,曾担任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专事世界经济和发展经济研究,产出过众多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获得过出版界金钥匙奖、中国社科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主持过哲学社会科学“八五”国家重点课题,是世界经济和发展经济领域的资深专家。其治学严谨、学风踏实、学术功底深厚的声名在学界也一直广受好评。

        坚实的学术历程让谷老对社科项目鉴定轻车熟路,所提意见和建议往往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极富参考价值。

        然而,尽管声名在外,谷源洋却对自己立下一条“铁律”:不熟悉的领域,决不轻易发表意见。“我是搞经济研究的,如果让我去做史学项目鉴定,我就做不来,也不会去做。”在这方面,谷老非常认同全国社科规划办的做法——挑选各个学科领域“品学兼优”的尖子研究人才,建立囊括23个学科共1万多人的同行评议专家库,对分属于不同学科的成果,由相应领域的优秀专家进行鉴定,力求确保成果鉴定的专业水准。

        “总的一条,只做自己专业内的事情,决不做‘万金油’式的专家。”临近采访结束时,谷老意味深长地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肖国忠)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