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晓樱、魏月蘅)“把政府主导等同于‘中国模式’有可能误导改革,耽误改革。”在日前举行的第7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他认为,近年来,有一种倾向,即把中国30年经济增长的奇迹归因于“政府主导”,把“政府主导”作为“中国模式”的要件,甚至等同于“中国模式”。迟福林说,这一判断值得商榷,正是市场化改革才形成了中国经济保持30年高速增长的体制基础。
迟福林说,首先,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在现阶段的缺陷比较突出。这种模式过于追求做大总量,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总量扩张,由此造成包括贫富差距扩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风险增大等多方面的问题。当前,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总量扩张型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出口导向型增长难以为继;低成本扩张型增长难以为继。我们不应当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需要积极地改变它。其次,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在加剧。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视解决眼前的紧迫性问题,忽视深层次的中长期问题;重视解决周期性矛盾,忽视结构性矛盾。
迟福林表示,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未来5至10年,中国的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不适当地强调和宣扬“中国模式”,忽视体制机制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有可能使我们的判断出现严重失误。更深刻的问题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的利益关系深刻复杂,而且已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政治领域蔓延,给改革带来巨大阻力。这些年包括财税体制、垄断行业改革等在内的重大改革久议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破,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复杂利益关系的掣肘。如果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长期不能取得突破,一些基本层面的体制机制长期未能建立与完善,就有可能加大落入“成长陷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