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记者探访了上海市郊某地的警备区某民兵弹药销毁场,近距离接触神秘而光荣的“拆弹部队”。这里正在进行建国以来上海警备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民兵弹药销毁——只见一批批弹药不停地从洞库中运出,几千枚弹药被拆弹兵们辗转于手上:有的握着弹药在电锯平台上切割,有的用刀在拆弹体药包,有的卸弹丸头螺,有的在弹体内掏引信,不远处不时传来剧烈的爆炸声。
“这次销毁任务是规模最大的一次,销毁的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生产的民兵弹药,品种杂、批次多,且都是单一保险,危险系数很高!”销毁任务总指挥、上海警备区装备部副部长傅爱林向记者介绍。担负这次销毁任务的正是被誉为坐在“火山口”上的部队——上海警备区某民兵装备仓库的官兵们,他们常年担负武器弹药押运、销毁等任务。
开盒间里,三级士官鲍丰国正在切割装有弹药的塑料筒。只见他快速将弹药筒送进高速旋转的电锯里,边送边转,药筒一碰到电锯,薄薄的盖子就掉了下来,露出锃亮的炮弹。毫厘之间,生死攸关。
一旁的仓库政委周维平告诉记者:“报废弹药放置时间长,塑料筒又是密封装置,很难打开。以往都是人工作业,现在为了节约时间,选择用切割机。但这对切割员的要求很高,必须把最安全的人放在最危险的岗位上。”
“天天和炮弹打交道,怕不怕?”记者不禁问道。仓库助理员林云笑着回答:“炮弹和人一样,你对它怎么样它就对你怎么样。但拆弹是个技术活,必须精细到每个环节。”令人敬佩的是,凭借心细如发的艰苦付出,这支部队创造了59年安全无事故的光荣业绩。“火山口上过日子,死亡线上干工作”。和平年代,这群离炮火最近的人,见证和守护着国家的幸福安宁。(本报记者 颜维琦 本报通讯员 丁绍学 谢 聪 本报上海10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