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多年来,成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幅增加教育投入,明显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持续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征程中,实施成都教育“12346”发展思路(即“一个目标”,“两大主题”,“三个着力点”,“四大机制”,“六条路径”)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切合现实所需,关乎未来所系。
成都教育“12346”发展思路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的作用
提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教育发展力。教育发展力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代表着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潜在动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世界级的,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必须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现代化的,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必须率先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城市现代化;是超大型、田园式的,是现代都市、现代产业、现代生活“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等城市要素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增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世界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内陆型城市发展(如德国慕尼黑、美国芝加哥、瑞士苏黎世等)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并将其贯穿到城市经济、科技、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中,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城市教育,加强城市经营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通过城市教育,吸纳世界城市文明成果,传承城市精神,创新城市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树立独具特色的内陆城市形象。
提高“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市民综合素质。城市是人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要素的集成物,是市民栖身养息、生产劳动、文化创作、传承文明的共同空间。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其核心应该是人的现代化,必须通过城市教育,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优化市民的知识结构,增强市民的文化修养,拓展市民的国际视野,让市民追求高尚的行为准则、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整个城市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品位。
“12346”发展思路的基本内涵
实现“一个目标”。即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既有定性描述,包括: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实现职业教育高标准领先发展,实现高等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实现终身教育多样化发展;形成城乡教育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和人才高地;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子女“上好学”的需求。也有定量考核,包括: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的先进水平;教育国际化水平达到东部沿海同类城市水平。
突出“两大主题”。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富有诗意栖居心灵和田园生活情趣的现代公民。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推进城乡教育在发展规划、办学条件、教师配置、教育质量、评估标准、教育经费等六个方面“一体化”,为城乡居民提供高质量、均衡化的教育。
抓好“三个着力点”。即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深化改革。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大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资助力度,依法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和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保障各类群体接受基本公共教育的权利和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二是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热爱教育、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健全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强化教育质量的监测并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以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重要载体,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机制,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多元开放的教育新格局。
建立“四大机制”。即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机制、吸纳全民的终身教育机制、“家、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协调机制、不断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一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目前覆盖城乡主要还是在“以县为主”阶段,按“全域成都”的理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市域统筹的力度。二是建立吸纳全民的终身教育机制。教育从空间维度要全覆盖,从时间维度要终身化,要充分发挥社区大学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完善社区大学的体制机制。三是建立家校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工作协调机制,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共建共育的格局。四是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强化对政府投入的刚性约束和制度性安排,确保教育投入明显高于财政增速。
坚持“六条路径”。即均衡化、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法治化、特色化。均衡化: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加大扶持、捆绑发展等方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距;优质化: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名优教师、优质教学资源等)共享机制,深化名校集团发展、城乡互动联盟、学校结对发展、城乡师徒牵手、网络全域覆盖等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的有效途径;信息化:完善信息化体系,扩大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管理,以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成都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教育人才、管理、信息以及教育资源等方面国际交流和合作,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具备国际交往能力的现代公民;法治化:加强教育地方立法,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提高教育法制化水平;特色化:尊重和鼓励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推动基础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办出特色,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
成都教育“12346”发展思路的实施策略
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目前,成都教育已经确立了“12346”发展思路。未来五年,关键在于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充分发扬真抓实干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
坚持规划引领,一是用规划纲要引领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分类调控、特色突出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兴教办教理念;二是用规划纲要引领教育实践,全力推进育人为本、教育均衡、追求卓越、特色发展等规划理念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人心;三是用规划纲要引领教育改革,认真树立规划纲要中的改革思路及工作要点,建立分工负责的实施机制,并把规划纲要作为管理和考核的依据。
实施项目带动,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和“十项试点”,这是未来十年推进成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后五年,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带动贯穿于成都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推进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用项目凝聚力量,用项目提升优势,用项目推动发展,用项目检验成效,把重大项目转化为成都教育的现实发展力,增强成都经济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加强战术研究,我们将实施“借脑”工程,通过项目招标、专项委托等方式,利用国际国内和在蓉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开展专题理论及政策研究,指导我市教育战略实施;积极支持外来专业力量和成都教育工作者协作攻关,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之中,提高教育战略实施效益和水平;动员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展开行动研究,总结归纳区域、学校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并推广应用这些产生于本地、经教育实践检验的策略和方法。(成都市教育局局长 吕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