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海西潮涌 文明之光照八闽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8日 12版)
    图为2011年6月福建莆田妈祖祭典活动上的舞蹈表演CFP

        海西潮涌,春风化雨;文化繁花,惊艳八闽。 

        我国海西战略的确定,为福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厚实的底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走进今天的海西,文化资源整合成效凸显,一艘艘“文化航母”正待启航;“五大工程”波澜壮阔,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文化惠民硕果喜人,激情广场歌声响彻榕城夜空……

        体制改革催来腊梅绽放

        从大型交响诗《土楼回响》到原生态歌舞集《土楼神韵》,再到福建首部原创歌剧《土楼》,以永定客家土楼为题材的“客家土楼三部曲”文艺创作风生水起。永定,这个人口不足50万的山区县,如今形成了“小县大文化”的独特景观。是文化体制改革催开了这朵山区腊梅。2008年5月,永定县对土楼艺术团和汉剧团进行重组,注册成立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用人、薪酬都按市场规律来办。经历3年转制发展,目前该团队伍稳定壮大,梯队建设趋于完善,活力大大增强。

        福建积极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依法运营的合格文化市场主体。截至今年3月,省出版、发行、电影放映、影视制作全行业如期完成了转企改制。同时,福建整合资源,组建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峡世纪(福建)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福建新华发行集团、厦门音像出版社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文化惠民吹来春花烂漫

        走进南安市霞美镇金山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个村在“文化低保”工程中办起了金山农家学堂,建起了文体馆、文化长廊、便民读书室等。文化兴盛则乡风文明,金山村先后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南安市创建“文化低保”工程示范村、省农村信息技术共享示范点。

        “十一五”期间,福建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落实,新增和改建乡镇文化站599个,建成农家书屋8450个;提前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电影数字放映和“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圆满完成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2008年开始,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

        闽台交流飘来夏日香气

        作为对台交流的创新平台,将于本月底在厦门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已确定的台湾文化企业和文化机构展位数已逾500个,较上届增加25%。

        同期在厦门举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目前报名参展的台湾出版机构已有269家,规模为历届之最。

        闽台两地一脉相承,闽台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合作条件。随着闽台文化交流的持续升温,两岸文化产业界正从文化往来走向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对接已成为闽台合作的新亮点。

        闽台文化交流如夏日香气弥漫两岸。目前,福建5家媒体赴台驻点,50多种闽版期刊在台发行;组织福建文化宝岛行等活动140多项,形成“妈祖之光”等一批入岛精品项目。

        文化产业迎来秋实如华

        用看得见、摸得着,甚至闻得到的方式,将茶文化推介给游客——如今,“印象大红袍”已成为武夷山的文化品牌。公演一年,演出380场、观众40万人次、门票收入近5000万元。

        按照“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的思路,福建深入实施五大文化产业工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十大文化产业,产业布局结构持续优化。目前,福建已建成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2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1个,文化产业集中度和聚集效应进一步提升。

        今天硕果满海西,来年秋实更如华。“十二五”期间,福建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拥有一批在全国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