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篇来稿,近8万名网友参加了对60篇入围作品的网络投票评分,18万次投票,提取17大类共计1314条建议……“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自5月4日启动以来,现在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的科学院,是人民的科学院。举办这次活动,就是要问政于民,更加彰显“国家的科学院”特质,让科学院成为“人民的科学院”。
民主办院:让更多人建言建议
黄石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陈翔现在成了中国科学院的“名人”——在“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中,他的投稿《建议:建立科学的科研成果鉴定及其论文质量评价体系》被评为一等奖。
陈翔在这篇文章中不仅系统地列出了问题,还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他说,为了写这篇文章,他准备了很久:“或许会有不妥之处,但是愿和大家一起集思广益,为中科院更加完善的体制、更加美好的未来出一份力。”
征文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说,从内容分类看,建言类文章约40%,接近一半来自院外作者,体现了“建言未来发展、分析现实态势、再现优良传统”这一活动主线。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一篇针对院士制度的投稿长时间居于点击率和好评率榜首,用他自己的话说:“观点虽然有些偏激,却是肺腑之言。”嵇少丞坦陈:“作为国务院的直属单位,中科院是开放、民主的。我个人认为,中科院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等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院士和中科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建设中科大北京分校、允许小部分人从事没有限制的研究、需要高质量同行评议的科学研究……这些建议都被梳理出来,放置在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导的案头,纳入到中国科学院未来发展的决策中。
开放兴院:让更多人走进中国科学院
7月22日,近70名来自人民网、科学网的网友得以在一天之内,密集接触中科院各研究单位的“看家法宝”,探月工程运控、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都在行程之列。
在很多人眼中,中国科学院是只能远观、难以走近的学术圣殿。以征文活动为契机,中国科学院的初衷就是,向公众敞开大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科学院,让科学离公众更近些。
在征文活动中,先后三次邀请“网友走进中科院”。中科院基础研究、生命科学、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众多科学家亲自担任讲解,四维电影、虚拟现实技术、超级计算机、心理梦工厂等高科技的神奇……让大家亲身体验了中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为了让更多京外的公众也能了解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做客新华网,畅谈科技国家队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崔向群,带领网友“走近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姚檀栋和网友一起“走近中科院野外台站”;更有柳怀祖、知名作家边东子、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扬宗,为网友讲述“中科院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的大门将敞开着
征文作者之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方锦清说:“征文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是让这些建议意见能够在今后发挥智库、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如何利用这些建议——这不仅是公众的期待,也是中国科学院各级领导和科技工作者关心的焦点。
白春礼表示,来自中央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国内高校、政府机关、企业、国外的千余篇稿件,拳拳之心,铮铮之言,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技和中国科学院发展的关心,百万余字描绘出一个立体的“人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美丽图景。来自社会各界的建言、褒扬、批评,必将成为中国科学院“民主办院”、“开放兴院”的新起点,为中国科学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公众给予的殷切关注、科技工作者探索奥秘的内生动力……中国科学院的员工,面对全社会注视的目光,深感责任重大,纷纷表示,将不断践行“国家的科学院、人民的科学家”,发挥科技国家队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科学技术的腾飞再立新功。(本报记者 齐 芳 本报通讯员 张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