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就诊一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8日 01版)

        今年46岁的刘尚,在老家的医院查出“T波倒置”,医生认为他得了冠心病,建议他做血管造影然后放支架。“我没什么家族病史,总觉得自己不该得这个病,想到北京来确诊一下。”为此,刘尚和妻子匆匆赶到北京一家全国知名的医院。

        在征得刘尚同意后,记者跟随并记录下他在医院就诊的一天。

        “一预约就预约三个月,是不是太长了?”

        早上7点20分,刘尚和妻子赶到北京一家全国知名的医院。看着挂号大厅里的排队长龙,刘尚嘟囔着:“来晚了!来晚了!我说早点来吧!”此时,电子显示牌上显示当天上午剩余的专家号和普通号已经为“0”,下午的普通号还剩下几十个。

        刘尚说他本来想通过电话预约挂号的,“但大概10天前我打通电话,人家告诉我现在预约挂号的时间是3个月,因此我无论挂普通号还是专家号,最早的时间也得一个半月以后。”刘尚有些无奈:“我们单位事情多,哪能确保两个月以后的那天就没事?预约挂号好是好,114也方便记,但一预约就预约3个月,是不是太长了?”

        刘尚不想等那么久,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好,他决定不等了,于是直接挂了300元的特需门诊。他挑选了一位冠心病专家。

        [采访手记] 在这家大医院门口,记者没看到一个“号贩子”。“这几年打击力度挺大的,而且现在挂号都得用身份证,号贩子几乎没了,环境好了不少。”一位受访者说。而对于预约挂号,大部分患者也给予肯定,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成本。但也有不少患者像刘尚一样,认为3个月的时限值得商榷:“很多医院的热门科室,3个月内的预约号几乎已经全满,这不是逼着我们要起大早,到大厅排队吗!”

        [专家点评] 对患者反映预约专家号难、有的专家已经约到3个月以后的问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毛羽表示,北京市卫生局将同30家医院进行总结,适当加大预约挂号放号比例。下一步北京市将对医院就诊实行“预约优先”制度,所有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号源要开放预约,至少医院全部号源的85%要用于各种方式的预约。北京市还明确提出今后通过预约方式挂号的患者将优先安排就诊,并向患者和社会公众提示预约情况。毛羽指出,当前,多数人首诊还是喜欢挂专家号,其实,这有一定的盲目性,首诊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缺乏检查结果,专家也很难作出诊断。而比较好的办法是首诊挂普通号,由医生来帮你判断是否需要挂专家号,这样既节约了资源也方便了患者。毛羽的另一个建议是,如果想找某家大医院的专家,可以先到其相对应的社区医院进行首诊,再由社区医生转诊预约大医院专家。

        因为,按照要求,社区医院预约转诊至对口大医院专家号必须在3天之内约上。此外,卫生部专家表示,预约平台的出现,改变的只是人们的就医习惯,但仅仅通过一个预约平台,无法根本扭转“看病难”。

        “啥时候咱小地方的大夫也能像北京大医院的一样好?”

        8点40分,候诊大厅广播:“患者刘尚,请到2诊室就诊。”20多分钟后,刘尚笑呵呵地从诊室走出来,“这里的大夫真不错,特别耐心细致!大夫详细地问了我的感觉、家族病史、吃过什么药,然后给我做了检查。”

        “大夫说了,很多人认为有T波倒置就是血管狭窄、就是冠心病,这是错误的。她让我先做个心电图,然后再做个CT。如果CT显示血管确实有狭窄的地方,再做造影检查,之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放支架。如果不是必须手术,她建议我还是吃药保守治疗。”刘尚说,“虽然都比较贵,但我觉得值!在我们那,大夫动不动就让放支架。啥时候咱小地方的大夫也能像北京大医院的一样好?”

        采访手记  在等候刘尚就诊时,记者与这家医院特需门诊的护士攀谈。她们透露,来这里就诊的90%以上都是外地患者。这不禁让记者联想起不久前到山东省一家市级医院采访的见闻——干净的门诊大厅空空荡荡,住院部也冷冷清清。当地卫生系统同志坦言,在他们那里看病并不难,“家里条件好些的,都到北京看病去,再不济也去省里看。”曾有专家表示,造成北京、上海等地看病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全国的患者集中涌入中心城市的知名医院,而且有些患者得的只是常见病症。这不仅推高了医疗成本,还让“大专家看小病”,挤占了宝贵的医疗资源。或许等到全国的医疗水平均衡发展的时候,刘尚的困惑才能真正解决。

        专家点评  资料显示,北京各医院每年的专家号约有近180万个,但仅去年门诊医疗总人次就达1.46亿,其中多数人都希望找专家看病。因此,症结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布局分配不均的问题。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但当前我国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为此,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有望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卫生部部长陈竺也表示,新医改已经提出在农村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

        “为什么看一次病得挂两次号?”

        20分钟后,刘尚做完了心电图。拿着这张“未见异常”的报告,刘尚的心放下了一大半。他到CT室预约,被告知最快也得明天上午,后天才能拿到结果。刘尚犯了急:“今天给我看病的教授说,他明天还出特需门诊,要是明天看不上,就得等下周了。”他和妻子跟护士软磨硬泡,希望能够排到下午。“你下午2点左右过来看看,如果前面有人不做,我就把你排上。”得到了护士这样的许诺,刘尚决定下午来碰碰运气。

        下午1点30分不到,刘尚又回到医院。他们的运气不错,有一位患者因为心律偏高不适合做CT而取消了当天的预约,护士把刘尚加了进去。不到4点,刘尚结束了一天的看诊。不过,刘尚被告知:要想看结果,明天还得另外挂号。又得300元!刘尚有点困惑:“为什么看一次病得挂两次号?”

        采访手记  挂两次号看一次病——刘尚的遭遇并不是特例。有很多病症的检查结果并非立等可取,有可能两三天后才能得到结果。如果患者想请医生诊断,就得再挂号。与很多患者相比,刘尚还是幸运的——他的首诊大夫第二天下午还出门诊,而很多患者的检查项目排到了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如果时间不合适,他们还得再等将近一周的时间才能让首诊大夫进行诊断。很多患者认为,这样的收费是不合理的,“难道第一次挂号就是为了让大夫开检查单?”

        专家点评  看一次病究竟应不应该挂两次号呢?业内人士对此也有不同看法。有些医生认为,根据卫生部规定,允许医生在患者三次就诊范围内确诊,患者检查后再来诊断,再挂一次号是完全正常的;但有的医生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患者挂号看病,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应包括问诊、检查、诊断、治疗等,在这一过程没结束前,患者不应该再支付任何挂号费。针对这个问题,毛羽表示,根据规定,患者不能当日出化验结果的,医生应帮助患者直接预约下一次挂号,但开化验单、看化验单和进行下一步治疗一样,都是看病的不同环节,每个环节患者都应该挂号。目前,很多医院正在努力缩短患者检查周期,方便结果查询。专家表示,随着医改深化,类似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后记  第二天,刘尚给记者打来电话——他的“冠心病”被彻底排除了!说起这次看病的经历,刘尚觉得总体上非常满意:“以前总听说北京看病难,没想到我谁也没找、谁也不认识,不用求人托关系也看得挺好!”(应患者要求,受访者“刘尚”为化名 本报记者 田雅婷 齐 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