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都江堰的红心猕猴桃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27日   04 版)
    技术员蒲仕华(右)向本报记者(中)讲解猕猴桃种植技术。
    马凤仙摄

        走进四川都江堰胥家镇金胜社区的猕猴桃地里,一派繁忙景象,猕猴桃的收成工作已完成,果农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施肥、翻土工作。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让都江堰猕猴桃产业遭受重创。然而,在之后短短的3年时间里,都江堰猕猴桃的产量以超出预期几倍的速度发展。原来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的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猕猴桃。当地农村合作社为村民们找来了技术老师,从点到面地教授村民们如何进行猕猴桃种植,解决村民们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刚一踏进松软的泥土地里,就听见背后有人大声招呼:“蒲老师,您来啦?您看今年我的树长得多好啊,今年果子又甜又好,卖得都差不多了。”果农们招呼的蒲老师,是都江堰市农业发展局的技术员蒲仕华。她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高级农艺师。蒲仕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着果树种植方面技术的研究,她踏踏实实地在泥土地里给村民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村民的猕猴桃树茁壮成长。果农们非常欢迎蒲仕华的到来,见到她来了,都要拉着她到自家地里看看,听听这位专家的指点。“一年365天,大概350天都在地里。雨鞋是最适合我的,因为每天鞋上都是一层泥土。”蒲老师没有流露出一丝抱怨,笑着对记者说。

        果农吕品挑着肥料从地里出来,蒲仕华问他:“你施的是有机肥吗?要把肥料混着土一块儿施!”吕品笑道:“我就那么干的。”蒲仕华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走进吕品家的地里,蒲仕华说:“你这个施肥的沟还要挖深一点,要不土壤会很潮。”“要得!”吕品兴奋地答道。有蒲仕华的指导,果农们对于来年的收成似乎都胸有成竹。“我有5亩地,地震之前种的都是水稻,收成很不好,一年只有5000多元的收入;地震之后开始种猕猴桃,5亩地可以收1万多斤猕猴桃,能卖10万块钱!”吕品自豪地对记者说:“你从北京来的吧,这个季节北京市场上卖的红心猕猴桃,全是我们这里的品种。现在猕猴桃销路特别好……”蒲仕华打断了他:“你要有品牌意识,对采摘、选果、销路都要全面考虑。猕猴桃卖得好了,还应该用你的技术去帮助其他的村民呀。”

        蒲仕华的同事马凤仙回忆起地震时她们共事的日子:“蒲仕华的女儿在新建小学念书,地震当晚得知女儿遇难的消息,她几近崩溃!但很快她又回到工作岗位上,开始筹备震后猕猴桃生产恢复工作。”

        这时,蒲仕华的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村民打来电话问她施肥的问题,蒲仕华详细地作了解答。她说,非常喜欢跟村民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本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