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清风明月应有价,不信东风唤不回”

    ——山西平顺县采访札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0日 04版)

        想到贫困县,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穷山恶水”。大学毕业当记者后,第一次走基层,就从北京直奔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平顺县。秋日暖阳中,记者没想到山西平顺竟是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地。山里的风如秋水洗练,浊漳河水面微澜开阔,三三两两的野鸭自在游弋,两岸的山脉此起彼伏。“这么原生态的美景太少见了!这么美得让人心动、让人心疼的地方怎么会穷呢?”记者发出一声疑惑的叹息。

        皓月当空、清风拂面的夜晚,平顺县委书记陈鹏飞指着远方的大山感概:虽然有美丽的风景,但在大山中藏了多年,不为人知,平顺人民竟守着这块“宝藏”,受穷了很多年。

        说平顺县贫困,因为有大山。海拔高,气候冷,很少有连片的大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县长吴小华说,平顺县除了浊漳河上有几个水电厂、西沟村有个硅铁厂外,几乎没有什么较大型的工业企业。平顺县地下没有煤矿,硅矿在大山中不易开采。当地人戏谑地称,真所谓“地下没挖的,地上没响的。”

        说平顺县发展,也因为有大山。陈鹏飞书记看到了资源贫瘠的另一面,那就是发展旅游,“自然条件制约了农业发展,没有大型工业企业造成了初级经济发展的落后,但没有污染的山水不也是资源吗?”

        “这是上党盆地的母亲河,南漳、西漳、北漳三源合流后就从平顺县西北部的实会村入境。”在岳家寨当过村官的小陈指着浊漳河告诉大家,“全国闻名的河南林县红旗渠,所引的水就是浊漳河,渠头就在平顺县的石头城。”她还热情地给我们讲平顺流传的大禹治水、王莽赶刘秀、李白登太行等优美神话、历史传说,细数着平顺县保留着的1566处文物古迹中的10处“国保”、5处“省保”等。“你看,平顺地处太行山腹地,晋、冀、豫三省交界。天脊山、太行水乡、通天峡、神龙湾、大云院等,都各有千秋。”县长吴小华现在每逢外地人来这里,总爱滔滔不绝地推介。

        近年来,平顺县转变思路,把旅游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河道要清理,乡党委书记带着职工亲自动手;交通不便,县委书记指挥修公路;挖掘特色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全县发动,不到五年的工夫,平顺县就走上了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路。

        第一缕晨曦照进青羊镇的时刻,记者随着人流走进青羊镇平坦宽敞的大道,新建的医院、学校、检察院、政府等渐次展现在眼前。广场的锣鼓声中,身着民俗服装的旱船表演热闹上演,第五届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暨第二届低碳文化旅游节、国际风筝邀请赛、民俗文化展演等精彩活动同时启动,镇上随处可见身着新衣,拉家带口,抱着孩子笑呵呵地看表演的人,大山里的平顺县城热闹非凡。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平顺县共接待游客20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7811亿元。旅游产业既为17万平顺城乡人民带来了实惠,也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呈现了一个原生态的旅游胜地。县长吴小华满怀信心地说:“过去我们因山而穷,未来的平顺老百姓将因山而富,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山里做客,清风明月应有价,不信东风唤不回!”

        本报见习记者 李 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