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教授岗位就应该“能上能下”

    作者:胡乐乐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9日 02版)

        据报道,因连续3年没上讲台讲课且在科研上毫无建树,东北大学一位副教授最近在聘期考核时被认定为不合格,由副教授岗降格为讲师岗。许多大学教授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期望此举能“破冰”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以为教师岗位“能上能下”可谓大多数教师的心愿,东北大学的“破冰”之举,迈出了打破教授岗位“铁交椅”的实质步伐。

        当前,国内大学的职称制度和其他行业部门的职称制度一样,属于终身性,一旦获得高级职称(副高级和正高级),此后只要不“出格”,即便平庸无能,也不会掉职称。这种岗位“铁交椅”的现状,久为人们诟病。在时下弄虚作假等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下,这种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压力且无定期淘汰性的制度,导致很多大学教授不求上进混日子。这样的事例,如今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这种仅仅依托于教师个人道德和学养品行的制度,往往在各种现实因素的左右中被歪曲。而且,死板化和权力化的职称制度,已经成为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晋升的阻力。

        作为对高校教师学术造诣的一种衡量和评定,职称本应对广大高校教师发挥激励作用。然而,高校教师职称“铁交椅”的现状,成了惰性滋生的“土壤”,有专家指出,及早打破副教授和教授终身制,真正做到大学教师岗位不因职称的高低而全都“能上能下”,才是破解我国大学这一沉疴的根本办法。当前,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依托,充分激发广大高校教师的科研和创新活力,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已成为迫切之需。教授岗位“铁交椅”的不合理现状,无疑难以适应当前的需要,亟待改变。

        “能上不能下”,取得教授职称就坐上了一把稳固的“铁交椅”,一直是我国高校人事改革的难言之痛。教育部相关人士曾公开指出,中国高校的教师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中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有很大关系”。诚如东北大学相关人士所说,必须尽快在大学搭建一个“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合理机制,形成全员危机意识,使那些滥竽充数的教授不能再在“铁交椅”和功劳簿上睡大觉。

        如今,东北大学迈出了打破教师岗位“只能上不能下”坚冰的第一步。但这仅仅是开始,国内高校教师岗位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还任重道远,我们期待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