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岁月,永恒的经典,这就是老电影的魅力所在。而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深感经典电影保存修复工作的责任重大。
据饶曙光介绍,新中国生产的电影基本都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得到了完好的保留。它们入库后就从投入市场的商品转化成文化遗产,能让观众从中对各个阶段的历史进程、时代面貌获取最直观的感受。这些电影胶片都是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专业保存的,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胶片被腐蚀的几率。其中1949-1966年间制作的600多部电影正陆续进行数字化修复,现代科技精细的修复手段使影片的影像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以满足当下观众对视觉效果的追求。
饶曙光认为,对于经典电影的修复是具有极大意义的,更清晰、更精致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它们、认识它们。“过去我们的一些老电影在国外资料馆放映,有时遇到画面问题使传播效果受到影响。如今我们的修复技术已基本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刘三姐》在内的许多电影在国外传播开去,外国同仁在对当时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大为感慨的同时,也对修复效果啧啧称奇。现在有些年轻的观众盲目追寻国外大师的足迹,殊不知我们自己的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且里面的财富扎根于我们的土壤,更贴近我们的内心。也有许多观众其实渴望了解它们,但缺乏一个易于接受的渠道。因此为这些电影寻找更有效的传播途径势在必行,这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