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早来一个月,就能赶上葡萄成熟了,成千上万串葡萄挂下来,非常漂亮。”10月初,记者见到徐伟强时,他正在果园里修剪葡萄藤,刚刚经历好收成的他,言语中透露着喜悦。
39岁的徐伟强是浙江省德清县三合乡下杨村村民。种葡萄之前,他是一家采石厂的股东,一直在矿厂工作。2007年,一次聚会让他陷入了思考:“我和朋友去邻县的葡萄产业园吃葡萄,对生态农业印象很深。当时意识到开矿是个夕阳产业,而现代农业是个朝阳产业。”
2007年晚稻收割完毕,徐伟强开始尝试办果园种葡萄。经过4年的努力,他的九龙果园现已初具规模,65亩葡萄园种有14个品种,最贵的品种“金手指”一斤能卖到25元。按今年的行情,每亩葡萄能收益1万多元。
徐伟强这样由开采矿山转为生态致富的“先锋”,为下杨村村民找到了方向。因为村中九成以上村民都是延续传统,依托矿山谋生。然而,这个上辈留下来的产业,现在却难以为继,村民们不得不考虑今后的方向。“矿山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资源枯竭后村民怎么营生,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难题。”谈起经济发展,下杨村党支部书记唐金荣思路明确:只有转型,才能持续发展。
发展方式必须转,那么,究竟该怎么转?
“我们的方向是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唐金荣告诉记者。在生态农业方面,不少像徐伟强一样的村民开始寻找青虾养殖、蘑菇种植等更为生态的致富方式;而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方面,下杨村正筹划通过生态观光园、农家乐等形式,吸引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游客。高效、生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将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从而实现“由矿转农、生态发展”的华丽转身。
记者手记:
下杨村迫切地期待着而且正在努力实践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下杨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人力成本的上升、土地资源紧张,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思维的推广普及。以徐伟强为例,农忙时期须雇工采摘葡萄,人力成本上升给他带来不小压力。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紧张,他要再租到新的田地来扩大果园规模也比较难。此外,由于矿山收益情况不错,不少村民还舍不得离开矿山。如何引导群众脱离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子,激发他们主动去寻找其他生态、可持续的致富途径,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成为当前下杨村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报记者 张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