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浙江温州老板欠债“跑路”出走、广东东莞老板视订单为“烫手山芋”的新闻接连不断。在经济运行环境总体偏紧的情况下,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正在经受着工资高、汇率高、原材料价格高的“三高”与钱荒、电荒、用工荒“三荒”的夹击。
面临生存困境,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温州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那么,温州中小企业是否出现了倒闭潮?其面临的困难是否具有普遍性?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如何呢?
中小企业并未出现倒闭潮
10月10日,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美国的温州“眼镜大王”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在多方斡旋下,返回温州,表示将努力自救,重振企业。
在温州等地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派出了调研组,调研发现,虽然很多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但并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倒闭潮。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王文波表示,确实有一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但同时有很多新企业创立了,而且新增企业数量超过了倒闭企业数量。
对于温州的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王毅指出,那些坚持主业不动摇的企业,没有出现大的资金困难。出现巨大债务问题的,往往是从事房地产炒作、矿产开发等非主业并有大额民间融资的企业。近年来,由于做实业的企业利润日渐微薄,大量的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许多温州企业转向炒房、炒股、炒棉花等。忍受高利息贷款投资房地产市场的企业老板比比皆是,因为当时持续上涨的房价带来的投资收益率还远高于贷款利息。然而,如今房地产调控政策日渐严厉,楼市成交量萎缩,大量资金没法变现以还本付息时,资金链断裂的温州老板就选择了“跑路”。
中小企业利润率下降
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企业倒闭,但专家认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表现之一就是中小企业利润率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说,与2008年下半年相比,今年的经济运行环境更为复杂。在全球经济复苏脆弱和缓慢的形势下,债务危机仍将是困扰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将通过贸易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并通过金融渠道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和投资消费信心。
经济学家辜胜阻在调查中发现,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是市场难;2010年是用工荒;今年则表现为多种因素叠加,中小企业融资更难,而且还招不到人、留不住人,人力成本上涨,还有融资贵的难题——浙江民间借贷利率最高的达到180%,武汉、南京这些地方最高的达到120%,而中小企业利润率做得好的也只有3%。
有企业反映,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订单是“救命稻草”,而现在订单却成了“烫手山芋”,甚至出现了有订单不敢接的情况。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上汇率变化,做了没有多少利润甚至亏钱,使得企业接订单时得“三思而后行”。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银行借贷困难催生了民间借贷、“地下金融业”发展。仅浙江温州,截至2010年底,共有担保机构、投资公司、典当行、寄售行等融资性中介机构1831家,由于现行体制对民间金融活动和民间金融组织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有效的监管手段和专门的监管机构,导致民间金融活动长期处于无序运行状态,不少利润微薄的制造业企业为维持运行甚至靠高利贷“饮鸩止渴”,加剧了中小企业生存危机。
中小企业面临转型
如果把大企业看作是中国经济的骨架,那么中国经济的血肉、细胞就是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不稳,宏观经济难以长期向好。要想走向“春天”,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更大考验。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日趋复杂,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势在必行。
《“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年均增长6%,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创造优势和知名品牌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各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国家正在通过各种财税、金融政策,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10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同时还通过要求金融机构提高贷款不良率容忍度、减免小企业相关费用等措施来缓解小企业融资问题。
(本报记者 郭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