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专家点评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重庆文化

    作者:刘明华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3日 12版)

        近年重庆文化的发展与这座城市的整体发展同步,其观念、品质和速度则具有引领意义。

        城乡二元结构的特点,使重庆政府在文化发展的决策上把文化公共服务放在头等重要地位。经过数年的努力,“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建成,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也指日可待。惠民工程,让重庆民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文化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健康的文化生活,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重庆文化生活的显著变化。在晨曦中,在晚霞里,漫步的人们能看到最真实的重庆文化图景——无分老幼男女,闾巷间载歌载舞,休闲处怡然悠然,文化与生活的关系就这样真实地呈现。

        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其速度超出人们的期待,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一流的文化设施,有力支撑着重庆民众的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

        重庆这座历史名城正蓬勃着书香与优雅。一座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调决定着城市品格和精气神。上坡下坎,烈日浓雾,麻辣口味,粗犷豪放,是历史留下的重庆印象。而重庆的悠久历史文化尚未沉淀为文化的厚重感。本土文化的发掘,历史文化的清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的研究,红岩精神的弘扬,统战文化的清理,已然成风。豪放的重庆城近年正飘逸着儒雅的气氛。整体提升民众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境界,正是重庆文化发展的一种理念和实践。豪放与儒雅的统一,必定是重庆人未来的文化性格。常言道百年树人,文化性格固然非一朝一夕可以定型,但时不我待,耳濡目染,来日可期。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必定在与异地和异域文化的碰撞中产生新质并成长。重庆的各种艺术院团,近年走向五大洲,其中如川剧杂技等让人惊叹。重庆人方知:养在深闺,还要送出家门。重庆更是敞开门户,欢迎四海艺术家来访。每年的文化艺术节包括近期开幕的亚洲艺术节及常规性的各类展演,均是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观影、听戏、看展览,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下乡,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文化期待。(作者系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文广局副局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