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08日 星期六

    诺奖“回家”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8日   08 版)
    图为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新华社发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诺贝尔奖委员会颁奖词称,诗人“通过凝炼、透彻的意象,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通向现实的途径”。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在获奖名单正式公布之前,有很多都是缺乏超出其所在国家之外大众知名度的;但他们大都在获奖之后,成为新的文学偶像。还有一些具有一定的跨国知名度,但局限在文学爱好者的小圈子中。有一些文学家,属于大众;有一些文学家,则只属于文学家。

        作为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似乎只属于诗人。他1931年生于斯德哥尔摩,1954年,23岁的作者发表了处女诗集《17首诗》。迄今,先后共出版《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真理障碍物》、《给生者与死者》、《半完成的天堂》、《小路》、《悲伤吊篮》等诗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系,他的职业是社会福利机构心理咨询员,但一直坚持写诗。他的诗歌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死亡、历史和自然是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作数量较少,全部作品不过约200首诗歌,但已被翻译成近60种语言。他的诗不仅短,而且写的速度还极慢。特朗斯特罗姆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他的诗人同行评价他和他的作品时,大都用“大师级的抒情诗人”、“欧洲超现实主义和想象力结合到一起”、“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并与自然融合”等词语。具体在中国,他的诗歌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朦胧诗”有一些影响。

        创立于19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引人关注的事件。1905年,新西兰文学教授J·M·布朗以“戈弗雷·斯伟文”的假名推荐自己为候选人,最终露了马脚。西班牙诗人安赫尔·吉梅拉·豪尔赫曾连续17年获得提名,但始终未获奖。1958年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1964年法国作家萨特均表示拒绝领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初设立的以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5个诺贝尔奖奖项之一,其他4个奖项分别是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和平奖。同其他奖项一样,文学奖的奖金也是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获奖之后、逐渐有了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之后,有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和作品,令人觉得“他能获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有的却让人觉得不过尔尔,甚至让出版商都赚不到钱。从这个角度来说,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诺贝尔奖老家瑞典的“朦胧”诗人获奖,在诗歌逐渐被边缘化、在文坛上人为炒作多于默默耕耘、在抄袭之风盛行创作灵感匮乏、在文学评论越来越被“名利”和“权势”引导的浮躁社会背景下,特别是在欧洲正经历着二战后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当下,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何 农 本报布鲁塞尔10月7日电)

     【链接】

     特朗斯特罗姆与中国

        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在中国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中有不少拥趸。1984年,《世界文学》第4期发表了石默(北岛)从英译本转译的特朗斯特罗姆《诗六首》。这是他的诗歌第一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1985年4月,特朗斯特罗姆来中国访问,并参加了“瑞典诗歌座谈会”等活动。此后,《外国文艺》、《世界文学》等刊物均发表了一些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中文译文。此外,《北欧现代诗选》(1987年,北岛编译)、《西方超现实主义诗选》(1988年)、《绿树与天空》(1990年)、《特兰斯特罗默诗选》(2003年)等书籍中,均收入了他的诗作。2001年,南海出版公司推出了旅居瑞典的诗人李笠从瑞典文直接翻译的《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2001年,他曾再次访华。

        (何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