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01日 星期六

    走出基层感情 转出群众意识 改出朴实文风

    ——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就“走转改”活动答本报记者问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1日   01 版)

        记者:今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进行部署。到今天为止,活动开展已近两个月。此次“走转改”活动主要呈现出哪些特色?

        翟惠生:今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对“走转改”活动进行部署。9月13日,刘云山同志出席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迄今,“走转改”活动开展已有50多天了。在这段时间里,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单位已经真正地行动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转化”:领导的要求已经转化成广大编辑记者的自觉行动;上级部门的部署已经转化成新闻单位的内在需求。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重视的表现已经从号召、要求、动员,变成了领导同志带头下基层,带头写新闻报道。

        二是不少新闻媒体已经建立、健全了基层联系点。有的媒体还根据社情民意的不同层面设立了多层面的联系点:有农村、企业、社区、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等。光明日报还为每个基层联系点挂牌,使之制度化、长期化。由此可见,大家已经把基层的视野全方位展开。

        三是从版面和时段的安排上看,来自基层的报道真正成为了主要版面和黄金时段的主体。多年来一直倡导而又难以做到的“让群众唱主角”这一点,现在已经体现出来了。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纷繁复杂,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增多的环境下,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四是在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同时,不少媒体已着力于建立、健全“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换言之,活动的实践与活动的制度化,在不少媒体是齐头并进的。恰恰是这些机制保持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这些制度与编辑记者的切身利益、业务成长和综合素质紧密联系:有的与年终考核挂钩,有的与职称评定、选拔任用联系在一起。这些长效机制是“走转改”活动的不竭动力。 

        五是“走转改”活动和开展多年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有机、有效地联系起来。通过“走转改”的具体实践,用现实的画面、现实的场景为广大编辑记者上了一堂又一堂活生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教育课。在“走转改”活动中,记者编辑已经置身于“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大课堂之中,这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真正深入,不断贴近编辑记者思想、心灵和品格的最有效的尝试。“走转改”活动已经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由培训为主,开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向着以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化。

        六是在“走转改”活动广泛实践的同时,有的媒体特别注重对其理论内涵和理论价值的探讨。这种探讨在深度上揭示了活动的丰富政治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而使这项活动的指导思想与开展原则更加明确。比如人民网、光明日报等邀请专家从文化、党建、政治、哲学的角度,从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高度,对“走转改”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这种理论上的探讨在以往新闻队伍开展的活动中是比较少见的。 

        记者:这些特点体现出“走转改”活动哪些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走转改”活动中又需要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

        翟惠生:上面提到的这些特点,恰恰体现了“走转改”活动的政治意义和指导意义,就是要通过“走转改”加强新闻队伍建设。

        首先,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就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在这个时候倡导“走转改”,就是为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明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营造走群众路线的良好氛围,营造正确看待国计民生,正确看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看待国际国内形势的良好氛围。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步伐的加快,世情、党情、国情、民情都在发生着深刻、巨大而快速的变化,“群众”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当今群众有什么样的时代特点?我们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的群众是解决了基本温饱之后,正在追求更高的精神和物质层次的群众。而且在一个人人都要活得有尊严的时代,群众是追求公平、公正、公开的群众,是呼唤健康生活、快乐生活的群众,是急切盼望缩小贫富差距,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群众。所有这些都要求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上毫不动摇,在群众工作问题上,一定要统一思想,平衡心理,疏导情绪。

        第三,一些本来是新闻从业ABC的基础问题,由于时代的变化,反而成为现在新闻界必须要强调的关键问题。比如,记者要到现场采访,与当事人面对面,真实听到被采访者的声音,真实记录被采访者的想法和话语。可是现在,这些内容在相当一部分采访工作中,已经被电脑、电子邮件和资料所取代。我们只有通过倡导“走转改”,才能实现将现代科技手段和新闻最朴素本源——到现场采访当事人,真实反映情况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走转改”就是要解决队伍建设问题,说到底还是新闻队伍“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回答好“群众给了我什么?我为群众又能做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就是解决了群众路线问题。这在当今就是我们怎样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走转改”是有鲜明的政治性,而且其政治意义是极其深刻的。坚持“走转改”,就是坚决扛起群众路线的大旗,就是坚决扛起执政为民的大旗,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记者:“走转改”活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受到广泛好评,那么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走转改”活动,需要把握哪些方面的问题?

        翟惠生:我认为“走转改”要继续深入,要持之以恒,就需要更好地把握“走转改”的内涵和本质,坚持“走转改”最鲜明的政治原则和新闻原则。这需要把握几个问题:

        第一,从树立群众观点到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再到更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注意完成这个过程。通过“走转改”提高政治敏感性,提高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对国计民生等根本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政治鉴别力,从而写出更多的有指导性、有解疑释惑性、有贴近性的新闻报道。

        第二,通过“走转改”,首先要解决“根基深”的问题。根基深才能见地深,才能不使国计民生的报道支离破碎,才能去掉我们一些报道中的“花花草草气”、“脂粉气”和“盛世无忧气”,才能以小见大,报道和引导好民生问题。解决好“国计”与“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够从小民生到大民生,推动共性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特别是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不至于把我们的民生报道或一些基层报道办成“黑板报”。

        第三,这次“走转改”活动,一定不能作秀,不能贴标签。“走转改”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突击性的,而是我们队伍的基本建设,是我们采编工作的基本建设。必须要将建立基层联系点、建立长效机制、领导带头和版面时段的有效提供作为“走转改”的有效保证。

        第四,必须把现在部分新闻媒体开始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的行为广泛化。所有媒体都应该建立长效机制,使“走转改”能够常态化。这样,“三深入”和“三贴近”也就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也就找到了不断深化的有效抓手,队伍建设也就找到了持之以恒的有效钥匙。我们所说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低俗之风和浮躁情绪,也可以在“走转改”活动中得到有效遏制。

        更多的编辑记者会在“走转改”中认清服务大局的根本职责,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会不断锤炼思想品质、提升素养,展现出新闻宣传新风扑面的新景象。

        本报记者 周迅 本报见习记者 柴如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