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9日 星期四

    “飞天梦”背后的平凡人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9日 14版)

     (一)

        “天宫一号”“0”号指挥员叫王军。40出头的王军理着平头,表面看不出有什么不简单之处。

        “0”号指挥员,就是火箭发射时倒计时数秒的那位指挥员,其特殊性不言而喻。在电视里看火箭发射,“数数”的最“神气”:口令一下,火箭升空;但也数他最紧张:万一数错了可怎么办?

        记者见面直接抛出问题:“神气么?”王军说:“这只是各种繁杂工作中普通的一种,看似特殊,其实平常。各工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互相配合默契,才能成功。

        “那么万众瞩目,紧张吧?”王军说,虽是第一次担任载人航天‘0’号指挥员,但担任其他卫星发射‘0’号指挥员已有7次了,对这项工作操作他还是有把握的。“当然,担任这项工作,心理素质还是要过硬的。”

        王军的回答离记者想象相去甚远,原来“0”号指挥员既不“神气”,也没那么紧张。但在王军的平常心和信心中,记者看到了航天城人的从容和自信。

     (二)

        此次发射“天宫一号”,燃料加注工作由35岁的宿俊龙担任。

        已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做了16年燃料加注工作的宿俊龙,脸上有长期从事室外作业晒出的黑红,他从说话到表情都透着一股朴实劲儿。

        记者本以为燃料加注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宿俊龙一句不经意的话却扣人心弦:“燃料很危险,属于三级中等毒物,燃料中的氧化剂如果溅到皮肤上,会立刻把皮肤烧伤。”

        记者问他怕不怕,他说通常没问题,因为有严格的防护措施,穿防护服,带防护面具,一身行头穿戴起来和航天员差不多。

        “防护服有多重?”宿俊龙说:“一身行头总共有40斤,要连续穿戴5个小时,很热的,每次工作下来都是大汗淋漓。”宿俊龙说这些时总在微笑着,好像不是在说一件困难或危险的事,这些在他看来是那么的习以为常。

        因为工作调整,给“天宫一号”加注完燃料,宿俊龙就要回甘肃会宁老家工作,他说:“来不及看‘天宫一号’升空了,很遗憾。” 

        宿俊龙的言语没有过分的表达,但重要的工作却让人崇敬。或许,这就是一种弥漫在航天城每个普通人身上的航天精神。

        本报见习记者 尚文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