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9日 星期四

    小戏不小 活跃基层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9日 03版)

        9月7日晚,参加2011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演出的佛山话剧团小剧场话剧《大桥下》,在北京九剧场中的小剧场与首都戏剧爱好者见面。观众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这部表现严肃现实话题的小剧场话剧,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了,却有不少戏剧评论家和观众留了下来,与席地而坐的演员交谈,认真探讨小剧场戏剧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戏剧评论家、佛山市文联副主席杨凡周说,《大桥下》是今年广东省艺术节的重点剧目,也是佛山话剧团成立47年来第一次尝试小剧场话剧演出,该剧在佛山公演时便引起了戏剧观众的热切关注,在北京演出时同样赢得了观众广泛赞誉,可以说,小剧场戏剧是用小成本创作的基层群众喜欢的戏,这样的创作努力值得关注和总结。

        十七大以来,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影响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其中,城市小剧场、城乡小戏小品等文艺创作和演出繁荣发展,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小戏不小,极大地繁荣和活跃了各地基层的文艺舞台。

        今年9月,文化部在上海举办了全国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来自各地专业院团和民营机构的16台优秀剧目参加展演。此前,文化部还于今年6月举办了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23个民营院团演出了越剧《状元未了情》、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等14台剧目,展示了民营艺术院团的优秀成果。

        在积极推动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同时,文化部还通过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强化全国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逐步建立起多出人才、多出作品的群众文艺创作演出长效机制。2010年,文化部重点抓住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举办第十五届“群星奖”评奖活动的契机,努力改进“群星奖”评奖工作,建立“群星奖”获奖节目巡演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社会效益。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5家单位选送的845个作品类节目,参加了第十五届“群星奖”的评奖选拔。

        这些参选的各地基层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演出的作品,题材丰富,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形式丰富多彩,仅各地戏剧剧种就有近20个,曲艺作品多达42个曲种,演职人员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总数达4000余人。在各地选送参评的项目中,活动类项目有191个,其中既有农民歌会、社区文化家园等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的品牌文化活动,又有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春节文化庙会、十二木卡姆文化艺术节、红歌传唱等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锐意创新的重要成果。

        今年2月在北京举办的“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活动,充分展现了近年来全国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生动局面。参加此次展演的79个、近20个剧种的小戏小品节目,分别是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35家单位报送的269个节目中精选出来的。

        今年1月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群星奖优秀节目2011年春节慰问外来务工者文艺晚会,精选了一批深刻反映外来务工者现实生活、真实表达外来务工者的精神文化诉求、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集中展现在首都外来务工者面前。参加演出的200多名演员中,很多都是从外来务工者中脱颖而出的文艺人才,首都各建设单位的3000名外来务工者以及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到现场观看了演出。今年9月下旬刚刚在沈阳市成功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老年合唱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支合唱团的2000多名老年合唱爱好者参加了合唱节专场演出、进校园、讲座培训等活动。

        本报记者 谌 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