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以德报德才能呵护良知

    ——“四拒车主赔偿引发热议”后续报道之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8日 10版)
    CFP

        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应努力营造的一种道德理想。

        “车主主动要求赔偿,受害人家属四次拒绝赔偿,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双方相互谅解,将心比心。我们的社会就应该宣传这种新时代道德要求的标杆式的模范行为,以引起人们的道德共鸣,营造浓厚的道德舆论氛围。”就最近社会上热议的合肥农妇好心载人出意外,四次主动赔偿被拒绝的感人事迹,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小锡感慨地说。

        网民“礼义之邦”发贴说,自古中国老百姓就讲究乡里人情,仁义礼让,哪家没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将来遇到困难的自己。同时也要懂得感恩,在得到别人帮助后哪怕是一个微笑,那也是对援助者最好的礼物。以德报德,长此以往,人们才可能相亲相爱、和乐融融。

        网民“从我做起”发表意见说,近些年来发生的“彭宇案”、“李凯强案”等好心反遭陷害的事例,以及一些居心叵测的职业“碰瓷”人的行为,会让人感到寒心,也会无情地打消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的热忱,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灵魂。它会像传染病一样激发一些缺德者的坏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的发展。

        “对于那些诸如职业‘碰瓷’和反要善举者赔付利益等专门利用人们的善良来行骗或敲诈的人,全社会不应该患道德失语症或道德盲目症,应该大张旗鼓给予谴责,让全社会成为道德法庭,既要给当事人以迎头痛击,又要造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态势,让他们抬不起头、立不起腰。”王小锡说。

        北京市三十五中副校长王红军建议说,应从小引导孩子发扬爱心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们养成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培养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良好品德。

        “我们要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人进行感恩教育,倡导人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进行孝德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使得人人成为懂得感恩的人、有孝德的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人。”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小锡对这次事件中媒体的几乎“一边倒”现象感到满意。他认为,如何重建信任,让人们乐于行善、敢于行善,培育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和政府应重视道德资源的培育和利用,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跟上步伐。要让道德要求制度化,让人们时刻生活在道德规范之中,树立道德榜样,打击缺德行为,扬善扼恶,培养全社会的羞耻心和人们的良好道德习惯。

        本报见习记者 龚 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