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三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德论坛”在南京拉开帷幕。来自中德两国教育主管部门、应用型院校的170余位专家、学者就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本次论坛承办单位南京工程学院一直竭力探索的。
十一年来,南京工程学院从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到“国家示范性高等专科学校”,再到“省属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步一步踏实前进,逐步探索出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以致用”实现共赢
2000年6月,南京工程学院正式合并组建。如今,十一年过去了,“学以致用”的校训烙在南京工程学院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学校应该更加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能用、好用’的人才。”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建华说。
近年来,该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毕业生向来“适销对路”,广受好评。据了解,该校第一志愿报考率持续保持100%,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企业为高校制定教学大纲
与企业共建实验中心、共搭实训平台,近年来,为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先后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工程中心,169个实验室,16个大型实训中心,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了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目前,学校拥有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万平方米的省级技术转移中心。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名列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前15位。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必须由企业技术专家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经过企业专家论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必须经企业专家审定。学校产学研的“三个必须”原则,颇有新意。
“企业直接为高校制定教学大纲,这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一位多次参与学校教学大纲制定工作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做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技术,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很受欢迎。”
“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与企业共建平台,而是真正将企业与教学融合起来,让更多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发展前景紧密契合。”南京工程学院院长孙玉坤如是说。
“中外合作”注入新思路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南京工程学院将更长远的目光投向了世界。
近年来,南京工程学院先后与美国GEFanuc公司、UGS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菱公司、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等著名大型跨国公司合作,通过开展多元化、多样性的校企合作共建30个实验(实训)项目,搭建了校企联合育人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了掌握国际行业最新设备、最新技术的环境。
此外,学校还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办学的力度,积极拓宽管道,加强同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校就与德国康斯坦茨工业技术大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互派。2004年开始,学校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学院等高校就学分互认签署了合作协定,按照“2+2”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联合办学。近些年,学校又先后与德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1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季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