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4日 星期六

    网论春秋

    新媒体也要坚持“走转改”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4日 07版)

        8月中旬以来,中国新闻界一场声势浩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起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新闻单位,都通过座谈会、业务培训等方式,进行“走转改”活动的动员,并派出大量编辑记者深入一线体验采访,与基层群众交朋友,用群众语言传达民意,回应百姓关切。此次“走转改”活动正值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之际,中央新闻单位用实际行动为“走转改”开了个好头,树立了好榜样。

        这次延安行从8月初开始,历时8天,百余名来自中央新闻单位的青年编辑记者来到延安,参观革命旧址,学习延安精神,深入农户家中,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身体力行践行“三贴近”,用笔和镜头记录老区的发展变化、反映百姓心声;用鲜活生动的文字和画面语言报道老区新面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延安行是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走转改”要求的有效尝试,编辑记者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好的新闻作品是深入基层群众生活中采访体会,和百姓交朋友,用群众语言表达出来的。”成为参加延安行的青年编辑记者的共识。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是联系党和群众沟通的桥梁,担负着政策下达和民意上传的崇高使命。对于加强党群联系,反映社会问题,推进政治、经济、社会等的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媒体的核心力量,新闻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走转改”要求,是所在媒体体现耳目喉舌地位,发挥建设性作用的起点和关键。保持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而此次“走转改”是加深联系的催化剂,也是新时期面临新要求、新挑战继续坚持“三贴近”的题中之意。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网民数量的持续攀升,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和移动媒体)在媒体体系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其所承载的受众数量以及对现实社会舆论监督产生的实际影响,使得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不容忽视的媒体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新媒体的发展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脱离基层群众,缺乏社会责任,传播极端文化,是新媒体及其从业者践行“三贴近”,落实“走转改”的短板,也是阻碍新媒体良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制约因素。

        新媒体的特有属性使从业者可以轻松工作,特别是博客、微博的流行,大量名人发言和网民爆料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新闻源,甚至不少传统媒体人也整天守在互联网上找新闻。

        但是,这种长期躲在网络中“做”新闻的作风,势必会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工作习惯和职业认知。没有扎实的一线采访,新闻作品就难脱浮夸、空洞、无根基的毛病,甚至为追求轰动效应,对传言不加核实,刻意编写故事,这种新闻作品能吸引读者,但是它们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根本要求。这种“虚假真实”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不能沟通民声民意,对舆论引导也不能产生正面作用。长此以往,网络上就容易形成偏执、极端文化大行其道的不健康舆论环境。因此,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贯彻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同样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新媒体在展现百姓生活,反映民众心声,关注社会问题,推进改革进程上,具有特殊的优势。网络媒体拥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记者能够采用多种语言形式全面反映百姓生活;网络不像报纸广播电视,它没有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可以实现全时空无限制地刊发信息;博客、微博的流行,网民数量的递增,使得网络媒体成为一定意义上的自媒体。

        网络媒体与基层、群众、生活的实际距离不断减小,但是,这种距离的缩小,并不能保证网络新闻从业者与基层群众的心理距离也缩小,而“三贴近”原则的实现,“走转改”要求的落实,以及新媒体在媒体结构体系中舆论引导正功能的实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心理距离的远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