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正在经历日益严重的小额贷款危机,甚至出现了85名居民因无力还款而自杀的惨剧。由于一些印度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利率过高,甚至采用暴力手段催收,使得小额信贷引发了各种争议甚至自杀事件的屡屡发生。
印度出现小额贷款危机,是因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的因素造成的。首先是由于投资回报率过高,导致利益驱动的热钱大量涌入印度,小额信贷市场出现无序竞争。印度小额信贷机构的净资产回报率高达18.3%。印度最大的小额贷款机构SKS小额信贷,有530万借款人,去年的年收益达19%,该机构上市之后,股票大受追捧,在很短的时间里股价就上涨了60%。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热钱和私人资本,投资小额信贷的投机者蜂拥而至,刹那间小额信贷机构在印度如雨后春笋,自然造成巨大的竞争,机构间抢客户,不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不管社会效益,造成了大规模的违约风险。小额贷款机构过于集中的分布也激发了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由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多重贷款行为,同一客户往往以相同名义在多家公司获得贷款,这种为争夺市场盲目扩张的行为,造成客户过度负债,超过还款能力,最终导致违约,以及绝望自杀等惨剧发生。
其次,利率水平较高,客户利息负担较重。小额信贷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帮助穷人以较低的成本更容易地获得贷款,从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但由于经营成本高,资金成本也高,加上牟利动机,使得印度小额信贷利率偏高,印度的小额信贷利率从25%到100%不等,几乎形成了高利贷。印度穷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于是人们开始怀疑小额信贷对于扶贫的作用,有的机构上市时股价暴涨6成而使得投资者满载而归之时,小额信贷客户却要在偿还高利息的漩涡中挣扎,使得小额贷款这个本来以扶贫为宗旨的非营利性行业逐渐倾向私人资本主导的高回报行业,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行业的形象,恶化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
最后,政府监管有问题。小额信贷是以带有扶贫宗旨的事业开始发展起来的,因此印度政府监管当局也给予了特殊的鼓励政策。但是,当投机资本进入行业后,监管当局没有及时针对这个风险调整监管制度,而是任其发展。在危机发生后,安德拉邦政府在未经调查与确认的情况下,将当地多人自杀的原因归结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高利率,宣布将强制取缔过于泛滥的信贷行为,并敦促借款人不要及时归还自己的贷款。政府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遏制性干预措施直接影响了多数贷款人的还款意愿,一大批原本资金充裕、准备按时还本付息的借款人纷纷选择停止归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资金链就此断裂,从而诱发了此次小额贷款危机。
为应对小额贷款危机,印度政府于今年7月公布了最新小额信贷发展和监管法案,计划让所有小额信贷机构在印度中央银行注册并接受其监管。印度政府还打算立法设定小额贷款利率上限。印度政府的上述措施,已经对小额贷款危机产生了抑制作用,但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必须从源头抓起,即如何解决小额贷款的公益性与商业运作之间的矛盾。
(本报伊斯兰堡9月23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