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7日 星期六

    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7日 07版)

        ●大、中、小城市划分新标准出炉     全国共2212个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城镇化率仅为31.7%     远低于全国水平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7.0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同驱动

        ●中小城市两型指数为57.7         提升速度依然较慢

        ●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79.5     后发优势凸显吸引投资眼球

        一、评价目的

        科学发展以县域为基础,社会和谐县域是根本。中小城市数量众多,在我国城镇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截至2010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6.57%;总人口达10.0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1%。2010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21.02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4804.83万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2.35%。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水平,关系到城乡一体化进程,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战略。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组成课题组,自2005年开始构建体现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问题,对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

        第一,引导中小城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坚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坚持不懈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本评价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对中小城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力图客观公正,评价结果可以供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第三,树立科学发展典型。本评价每年进行一次,通过数据对比和案例分析,发现当年的科学发展典型,供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第四,为中小城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挖掘城市投资潜力、提升城市整体实力,提高区域带动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各中小城市通过参与测评活动,对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与不同城市之间的比较,能够发现自身不足,对于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第五,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只有理念和宣传远远不够,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来涵盖和反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以便中小城市在实践中有所遵循。

        二、中小城市的概念和地位

        (一)中小城市的概念和范围

        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20多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农业人口、非农人口之间的界限模糊化,以非农人口规模为标准划分大中小城市不合时宜。一般来说,将市区常住人口数量作为衡量城市大小的标准更为合理。二是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包括县级建制市和规模较大的县的中心城镇)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20万、50万的临界值,按照原有标准衡量,有的已经迈进了大城市的行列。因此,对原有标准进行调整势在必行。

        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较为合理的划分标准是: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型城市。

        中小城市包括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依据上述标准,实际上就是市区常住人口在100万以下的城市。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中小城市,不仅包含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建制市市区,也包括未成为建制市的县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中心城镇。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中小城市2212个。(见表1)

        表1  中国大陆中小城市的构成及其数量  (截至2010年底,单位:个)

      类别  地级建制市   非建制市的    县级建制市   非建制市的  合计

                       县级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划

                       的中心城镇               的中心城镇    

      数量  162          50          370         1630        2212

        (二)中小城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小城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一个大城市,需要数个甚至数十个中小城市为之服务。近年来,众多中小城市抓住超大城市产业转移的机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还涌现出了昆山市、双流县、邹平县、长沙县、海城市、绥芬河市、慈溪市等一批明星城市。中小城市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重要环节,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直接决定和制约着乡村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中小城市发展得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方针才能得到贯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才能落到实处。一个发达的中小城市,能提供更多就业增收机会,周边地区还可以通过原料供应、配套服务等方式分享其发展红利,往往能带动一大片农村区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并在增强中小城市实力的基础上,通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融合程度,推动一体化发展。

        中小城市是展示城市文明、防范现代城市病、建设和谐城市的最佳实践区。中小城市可以为居民提供相对较为丰富的物质供给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小城市的居民也可以感受便捷舒适、丰富多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同时,由于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往往相对简单,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技术、方法可以较为从容地应对。

        中小城市是城市化的主要战场。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几乎是世界城市化同期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2000年-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提高至47.3%。其中,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的城市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为31.7%。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阶段,预计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52%,到2030年将达到65%左右。但由于户籍、社保、就业、入学等一系列现实制约的存在,城市化质量较低,城市化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人口压力相对较小,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未来20年内,中小城市将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

        三、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评价对象原则上界定为中小城市。但考虑到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体制和行政区划,评价对象界定为:县级市、县以及空间相对独立的县级区。

        数据来源:课题组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县市500强和各省发展态势较好的部分县市作为发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的范围,以回收问卷的县市作为评价样本。数据来源包括:2010年各省市区统计年鉴;2010年各县市统计资料;各县市统计部门提供的其他数据。

        四、评价体系及测评结果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研究构建了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同时,为了反映中小城市在两型社会建设、区域带动力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小城市的投资潜力,本研究依次还建立了节约型城市指数、投资潜力指数和区域带动力指数。

        (一)科学发展指数

        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就是反映中小城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平的总体指数。它包括单个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和中小城市的总体科学发展指数两个方面。城市科学发展水平,包括在经济、社会、民生、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本研究力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依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重新审视中小城市发展状态。以人为本,对城市政府而言,就是以绝大多数人的近期现实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一届政府的“政绩”,不仅体现在GDP的总量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更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能否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本评价指标体系立足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经济指标:科学发展观仍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是其他各项事业的物质基础。本部分包含“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主要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用人均GDP、人均GDP增速、人均财政预算收入等三个指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指数”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大小,用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等三个指标衡量。

        ②社会指标: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本部分包含“人文发展指数”、 “居民生活水平指数”。“人文发展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长期指针,“居民生活水平指数”则是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反映。“人文发展指数”主要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口素质状况,用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百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等4个指标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指数”,从就业水平、收入水平、支出结构等3个方面衡量。“就业乃民生之本”,可以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就业率两个指标衡量。收入水平包括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可以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居民人均收入指数与人均GDP指数之比等指标衡量。支出结构,反映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

        ③环境指标: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关注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本部分包含“环境质量指数”和“环境驱动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反映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用森林覆盖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指标衡量。“环境驱动指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以用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等指标来衡量。

        ④政府效率指标:在关注城市发展状态的同时,课题组认为,还应当对政府效率进行考察。城市运行效率以及公众对城市运行效率的满意度,不但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也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本部分包含“政府行为规范化指数”、“行政审批效率指数”、“政治文明程度指数”。“政府行为规范化指数”反映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以用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等指标衡量。“行政审批效率指数”衡量政府的办事效率,可以用审批事项的数量、审批性备案事项在全部备案事项中所占比重等指标衡量。“政治文明程度指数”反映政治开明程度,可以用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等指标衡量。(见表2、3)

        表2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指数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社会进步  人文发展指数居民生活水平指数

        环境友好  环境质量指数环境驱动指数

        政府效率  政府行为规范化指数行政审批效率指数

        表3  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测评前100个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1江苏昆山市 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 41山东莱州市 61江苏姜堰市 81江苏仪征市

        2江苏张家港市  22浙江德清县  42黑龙江肇东市 62江苏徐州铜山区 82浙江平阳县

        3江苏江阴市 23浙江玉环县 43江苏江都市 63内蒙古托克托县 83安徽当涂县

        4江苏常州武进区 24福建石狮市 44山东招远市 64黑龙江安达市  84山东茌平县

        5江苏无锡惠山区 25福建厦门湖里区 45江苏靖江市 65辽宁庄河市 85新疆库车县

        6江苏常熟市 26江苏扬中市 46辽宁瓦房店市 66河南荥阳市 86江西广丰县

        7江苏南通崇川区 27江苏南通通州区 47江苏启东市 67辽宁大石桥市 87内蒙古霍林郭勒市

        8江苏吴江市  28浙江温岭市 48福建龙岩新罗区 68吉林前郭县 88陕西吴起县

        9浙江慈溪市 29江苏金坛市 49河南义马市 69 江苏兴化市 89山西襄垣县

        10江苏太仓市 30河北迁安市 50山东肥城市 70吉林梅河口市 90安徽肥东县

        11山东邹平县 31浙江乐清市 51江苏如皋市 71四川郫县 91山西介休市

        12浙江余姚市 32山东滕州市 52河南新郑市 72江苏邳州市 92云南安宁市

        13山东荣成市 33浙江瑞安市 53河北任丘市 73辽宁开原市 93江苏赣榆县

        14福建厦门思明区 34山东章丘市 54山东新泰市 74山西高平市 94湖北武汉江夏区

        15江苏无锡锡山区 35福建福清市 55河北武安市 75广东高要市  95山东昌邑市

        16四川双流县  36江苏海安县 56 黑龙江双城市 76江苏高邮市 96江苏沛县

        17湖南长沙县 37山东莱西市 57福建龙海市 77陕西府谷县 97山东桓台县

        18广东增城市 38福建南安市 58山东广饶县 78福建安溪县  98山西灵石县

        19内蒙古准格尔旗 39黑龙江绥芬河市 59山西孝义市 79安徽宁国市 99山东青州市

        20辽宁海城市 40福建惠安县 60河南禹州市 80甘肃华亭县 100广西平果县

        2011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为67.0,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2.2。这表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民生工程的统筹推进,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水平加速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道,成为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水平提升的最主要驱动力。

        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表现最好。东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达到了73.9,领先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3.1、65.1、62.1)。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最快(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科学发展水平指数提高较慢(仅提高了1.8个百分点)。在科学发展测评前100个城市中,东部地区占据了62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占15、12和11席。江苏省昆山市连续七年稳居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测评第一名。湖南省长沙县、四川省双流县、辽宁省海城市继续稳居中部地区第一名、西部地区第一名和东北地区第一名。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测评前100个城市遍布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安徽、河南、四川、新疆、内蒙古等23个省市。县市分布之广对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安徽宁国市、云南安宁市、湖北武汉江夏区、广西平果县、甘肃华亭县等进入前100个城市,通过这些县市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本省中小城市和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节约指数(两型社会发展指数)

        节约指数,就是反映中小城市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建设成就的指数。它包括单个城市的节约型城市指数和中小城市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指数两个方面。(见表4、5)

       表4  中国“两型”中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资源节约 

                     万元GDP耗能      吨标准煤          

                     新能源使用比重    %

                     万元GDP耗水量    立方米          

                     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       %   

        要素产出

                    GDP增长速度/新增投资额增长速度

                    二、三产业增加值/建成区面积    万元/平方公里

                    劳均GDP                     万元/人

        环境友好  

                     森林覆盖率                %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

                    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表5   2011年度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

        排序      城市

        1   江苏昆山市

        2   江苏扬中市

        3   四川双流县

        4   湖南长沙县

        5   山东章丘市

        6   辽宁海城市

        7   山东莱西市

        8   安徽宁国市

        9   浙江慈溪市

        10   山东邹平县

        2011年,中国中小城市两型指数为57.7,相比2010年提升了0.6。对比2010年,提升最快的是要素产出水平。这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小城市生产效率得到较快提升,单位投入的产出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综合实力和科学发展水平来看,两型指数提升速度总体来说还比较慢。

        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小城市的两型指数已经达到了60.8,对比2010年提高了0.9,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分别为56.5、55.8和54.4,对比2010年分别提高了0.7、0.4和0.2。东部地区在指数及指数增长速度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在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东部地区占据了6席,中部占2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占1席。

        (三)投资潜力指数

        投资潜力评价侧重于对蕴涵在区域这一综合体中的投资环境的营造和投资机会的发掘,努力引导区域发展方向,并对投资者决策提出建议。(见表6、7)

         表6 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规模        年末总人口        万人

                   城市生产总值       万元

                   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基础条件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劳动力素质

                  城乡信息化水平指数

                  交通便捷程度

        创新能力

                  新产品产值比重       %

                  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    个/千人

                  万人累计专利授权数    个/万人

                  万人累计注册商标数    个/万人

                  上市公司个数         个

                  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数  个

        政府效率

                  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

                  行政审批效率指数     %

        表7      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测评前100个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排序 城市

        1江苏常州武进区 21浙江龙游县 41河南孟州市 61辽宁开原市 81陕西横山县

        2江苏启东市 22江西广丰县  42新疆库车县 62山西介休市 82山东昌邑市

        3山东邹平县 23江苏徐州铜山区 43福建安溪县 63 河南汝州市 83吉林榆树市

        4江苏昆山市 24山东肥城市 44浙江瑞安市 64广西临桂县 84安徽繁昌县

        5浙江慈溪市 25黑龙江安达市 45河南荥阳市 65江苏高邮市 85安徽肥东县

        6四川双流县 26 福建惠安县 46 浙江江山市 66山东茌平县 86陕西岐山县

        7山东莱西市 27四川郫县 47湖南花垣县 67湖北天门市 87河北定州市

        8山东章丘市 28福建南安市 48安徽南陵县 68河北正定县 88广东四会市

        9江苏射阳县 29四川新津县 49安徽当涂县 69吉林梅河口市 89江苏响水县

        10黑龙江绥芬河市 30河南禹州市 50 陕西凤翔县 70江西德兴市 90湖北钟祥市

        11山东广饶县 31福建龙海市 51浙江平阳县 71陕西府谷县 91内蒙古乌审旗

        12山西高平市 32江苏邳州市 52江苏新沂市 72新疆鄯善县 92江苏丰县

        13江苏姜堰市 33江苏东海县 53山东乐陵市 73吉林前郭县 93四川营山县

        14江苏海安县 34辽宁海城市 54广东高要市 74四川大英县 94云南弥勒县

        15江苏金坛市 35江苏扬中市 55山西灵石县 75陕西凤  95江西吉安县

        16河北张家口宣化区 36福建厦门湖里区 56山东巨野县 76江苏灌云县 96贵州盘县

        17江苏灌南县 37江苏江都市 57安徽怀宁县 77重庆秀山县 97湖南醴陵市

        18甘肃华亭县 38山东滕州市 58内蒙古霍林郭勒市 78广西灵山县 98江苏阜宁县

        19安徽霍山县 39河北涉县 59河北高碑店市 79宁夏贺兰县 99湖南耒阳市

        20黑龙江肇东市 40江苏赣榆县 60湖南吉首市 80新疆阿克苏市 100宁夏青铜峡市

        2011年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为79.5,与2010年相比略有提高。相对于科学发展水平指数,中小城市的投资潜力指数相对较高,仍然是投资者较为青睐的投资场所。分区域情况看,东部地区仍然占据较大优势,潜力指数为82.9。东部地区的优势,仍然体现在规模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政府效率的优势也较为明显。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分别由79.5、73.8和77.2上升至79.6、74.3和77.4。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投资潜力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条件的改善和政府效率的提升等。在投资潜力前100个城市中,东部占47席,中部、西部和东北分别占22席、23席和8席。

        (四)区域带动力指数

        自2008年开始,课题组尝试对中小城市的区域带动力进行评价。对中小城市的带动能力进行评价,意在引导各级政府摆脱纯粹的“本位主义”意识,不仅要关注城市本身的发展,也要关注城市发展的各种“外溢”效应。(见表8、9)

        表8  中国中小城市区域带动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经济发展带动力     GDP                  万元

                        人均GDP               万元

                        本地人均GDP与全省人

                        均GDP之比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历年累计对外投资额      亿元

       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辐射力

                       年度客货周转量          万吨公里

                       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非本地户籍

                       人口比重               %

                       在校学生中非本地户籍

                       人口比重               %

        表9    2011年度中国小城市区域带动能力测评前100个城市

        河北省 张家口宣化区、武安市、迁安市、任丘市、高碑店市、藁城市、定州市 

        山西省 孝义市、襄垣县、高平市、灵石县

        内蒙古 准格尔旗、托克托县、鄂尔多斯东胜区、霍林郭勒市、鄂托克前旗、满洲里市、阿拉善左旗 辽宁省 海城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开原市

        吉林省 梅河口市、前郭县、磐石市、公主岭市

        黑龙江省 肇东市、绥芬河市、安达市、双城市、东宁县

        江苏省 昆山市、常州武进区、江阴市、南通通州区、徐州铜山区、赣榆县、沛县、邳州市

        浙江省 慈溪市、余姚市、乐清市、瑞安市、嵊州市

        安徽省 宁国市、当涂县、繁昌县、霍山县、肥东县 

        福建省 厦门思明区、南安市、惠安县、龙海市、龙岩新罗区、福清市

        江西省 广丰县、德兴市 

        山东省 邹平县、广饶县、莱西市、肥城市、章丘市、新泰市、莱州市、滕州市、茌平县

        河南省 禹州市、义马市、荥阳市、新郑市、孟州市、偃师市

        湖北省 武汉江夏区、天门市 

        湖南省 长沙县、醴陵市、花垣县

        广东省 增城市、佛山高明区、高要市、四会市

        广  西   平果县、灵山县、临桂县、扶绥县

        重庆市 秀山县

        四川省 双流县、郫县 

        贵州省 盘 县

        云南省 安宁市

        陕西省 府谷县、吴起县

        甘肃省 华亭县  

        青海省 格尔木市

        宁  夏 贺兰县、青铜峡市

        新  疆     库车县、阿克苏市、鄯善县

        五、未来研究方向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研究课题。在概念界定、指标取舍、数据采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困难,要完全达到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统一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同时科学发展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优化的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制度和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本课题研究的指标体系也将逐步完善。

        在未来的评价中,课题组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一票否决”机制。从2010年开始,本研究设立了“一票否决”的相关指标,当一个城市发生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人以上)、重大污染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以及其他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恶性事件时,将在课题组、专家组有关专家集体论证的基础上,将该城市从相关排序中剔除。二是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构建相应的指标考核体系。目前《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发布,随着各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细则的陆续出台,县级城市作为独立的空间单元被明确划分为某个类型后,相关城市就可以进行分类比较了。(2011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报告选登)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