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

    雨湿地儿 戏润气儿

    ——中国“曲剧之乡”河南汝州访戏小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0日   03 版)

        雨时大时小,一个多小时没停,车行至汝州市,雨仍在下,路旁田里的玉米叶绿油油的亮色扑面而来。

        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汝,就是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之首。并不广为人知的是,汝州也是我国第八、河南第二大剧种——曲剧的诞生地。9月6日,汝州喜获“中国曲剧之乡”称号,记者前往感受那里的民间戏曲热。

        “曲剧俗称‘高台曲’、‘曲子戏’,《卷席筒》、《寇准背靴》、《屠夫状元》等经典剧目唱响了全国,声名海外。”汝州市宣传部文艺科张丹热情地介绍道。“立秋后秋收前,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公园里、游园旁,朝阳路上,晚上唱戏的可多啦”,瞅了瞅门外下得正紧的雨,她顿了顿说。

        晚饭后,雨下得更大了。记者独自出门打车前往朝阳路,撑起伞从车上下来走进路边的一个小店,也就20多米,裤脚就已经湿了,这样的天自然见不到热闹的唱戏场面了。

        小店的女主人得知我不是买烟而是问戏,仍一脸热情:“要是不下雨,这路两边晚上唱戏的人能扯上二里地长呢。俺这门口就有一摊,这个插座就是他们安喇叭用的。”她指了指门墙上一个用塑料布裹着的白色插座说。

        “中原第一鼠”是国画大师刘万林给原汝州市曲剧团团长崔占的题词,今年66岁的崔占曾因演神了《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名贯中原。第二天上午,走进雨中小巷,来到了崔老师的家,起身过来的还有从剧团退下来的郭现周、陈少禄两位老师。

        “你看这身板,这精神头!那是从14岁就开始演戏练就的。”几乎天天围着戏转的汝州市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铁栓老人指着崔占说:“老郭编剧、老陈舞美,现在我们算是汝州民间戏曲热的积极分子了。”崔占老师的话引来一阵欢笑。

        演示曲剧唱腔的丰富达意的通俗、介绍曲剧热带动当地曲胡等乐器的生产,与满大街已衣着长袖衣的人不同,仍身着白色短衫的崔占老师热情洋溢,话题好像永远不断。他还特意支起DV将我们大家的交流全程进行了录相。

        让崔占老师感受最深的是,汝州曲剧热正走向年轻化。前段时间,一对卖豆芽豆腐的小夫妇认出崔占老师后,追着让他收自己五岁的儿子当徒弟。“这样的事越来越多了。”他高兴地说。接着,他话锋一转,神情庄重道:“戏德不好没好戏,戏曲传承必须以德带戏,汝州的曲剧兴盛得益于此。”

        天气预报,两天内,汝州仍将有小到中雨。雨中离开汝州,心情愈发亮堂起来,久久回味着崔占老师与记者雨中握别时的一句话:雨湿地儿,戏润气儿。

        本报记者 崔志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