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

    文化软任务成政府硬指标

    ——山西省高平市用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全民道德素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10日   02 版)

        华灯初上,山西高平市三甲镇文化广场,该镇只有87户人家的姬家山村成立的“农民军乐队”正在演奏世界名曲《多瑙河之波》。优美舒缓而又流畅的音乐飘扬在夜的上空。

        这样的场景,在高平市的乡村时常可见。近年来,高平市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引领全民道德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市有文化中心、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户有文化大户的文化建设新格局。文化这个以往的“软任务”如今已成为高平市、乡两级政府的“硬指标”。

        几年前的高平却是另一番景象。伴随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少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究其原因主要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公共文化产品空白。

        高平市委书记谢克敏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有漂亮的村舍村貌,还必须要有由政府扶持、全民参与、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活动。”

        为实现这一目标,近5年来,高平市累计投入文化建设资金6亿多元,在乡镇建设有阵地、有设施、有人员、有活动的“四有”综合文化站;在行政村建设有文体活动室、有图书室、有健身园、有舞台、有篮球场的“五有”文化活动中心;大力发展民办、社会文艺团体,推行“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政策,每年送戏下乡近2000场,送电影下乡1万余场,送图书下乡5万余册。

        生机勃勃的农村文化建设更需要长效机制保障。高平成立了新农村文化建设领导组,还公开选拔了16名副乡镇长专门负责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每个村确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专抓文化创建。

        农村文化建设也极大地带动了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年,高平市文化产业产值达3.6亿元,形成了丝绸、黑陶、戏曲、剪纸、根雕、面塑、刺绣、挂毯、琉璃等为代表的10大类近百个品种的文化产品。高平市也跨入了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文化强县行列。

        本报记者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