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搭准区域经济发展“脉搏”

    ——苏州高新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9日 06版)

        6月24日,江苏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组专家在实地考察了苏州高新区教育后,一致认为,“苏州高新区的教育起点高、水平高,已成为江苏省教育的一面鲜亮旗帜,形成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苏州高新区教育文体局局长顾彩亚告诉记者,高新区将教育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优先、率先、科学发展教育,基本实现了区域教育的优质、高位、均衡发展,社会、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高达98%。

        开发建设到哪里,学校就建到哪里

        9月1日上午,走进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的东渚实验小学,校园内红墙绿荫、草木芳香,阵阵英语朗读分外悦耳。这所乡镇学校在政府规划异地新建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科普廊、英语长廊、科学创新室、刺绣坊等相继建成,学生经常捧回各类金灿灿的奖杯。

        “开发建设到哪里,学校就建到哪里。”针对2002年区划调整后,西北片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苏州高新区提出了“做精做强狮山片区、做优做亮浒通片区、做实做好湖滨片区”的举措,在优化布局中,实现办学条件的均衡化。

        按照这个思路,近5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2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近3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目前,全区90%左右的幼儿园创建成省、市优质幼儿园。

        如今,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释放出巨大的科教研活力。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劳模、全国模范和全国优秀教师等,完成区级以上“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1项。

        与区域特色融合,提升素质教育内涵

        枫桥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的谢晨豫原来体质较弱。他参加了学校规定的一小时锻炼,还练习跆拳道,现在再也没有人叫他“药罐子”。校长徐昊明说:“枫小深入开展绿色生命教育,让学生、教师都能体会绿色生命的精彩和幸福。”

        顾彩亚告诉记者,“依托区内资源优势,学校创设了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努力实现‘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培养目标。”

        利用资源搭建平台,创设文化育人环境。全区建立了科技、环保、民间工艺、自然生态等四大类9个综合实践基地和270多个中小学校外活动中心,命名中国刺绣艺术馆、东渚镇百匠街等为“苏州高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基地”。

        特色教育丰富了素质教育内涵。全区中小学校呈现出科技、双语、体育、少儿书画等为代表的6大教育特色链。东渚小学的“苏绣娃”、实验小学的民乐、新区一中的机器人等都已成为特色品牌,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特色”。

        结合区域经济特色,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今年13岁的日本孩子藤崎坚一就读于苏州日文学校,他很满意在苏州高新区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为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苏州高新区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除创办日本人学校外,还创办了苏州依顿国际学校、华东台商子女学校(苏州校区),与美国、德国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城乡学校全覆盖。

        在公办吸纳为主的基础上,高新区加大对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2009年,投入4000多万元,异地新建的新浒学校,可容纳25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吸纳率达75%以上,外来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特约记者 李 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