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9日 星期五

    刀木下的栖居空间

    ——黎炬版画作品赏析

    作者:傅保中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9日 12版)

        云南版画家黎炬,用刀与木,向我们叙述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空间诗学与视觉的人文关怀。

        黎炬试图从新的角度思考版画创作,进行了多种探索,凸版凹印、肌理的再现与表达、薄油印制方式……在多次的失败与制作中,他创作出《符号·在答白中游弋》、《红云·美人蕉》等作品,画面注重构成形式和主观表达。

        黎炬《洒满阳光的小屋》,以单纯的色彩与简单的刀法组织,描绘着他理想的栖息空间,在《洒满阳光的小屋》的人物中,强烈的色彩已经超出了现实色彩的正常范围,线与色的奔突不可抑制,如红色暴雨倾泻而下,单纯而朴素,酣畅淋漓,令人沉醉而又不自知,从而接受这阳光的洗礼。在《唱着歌归来的农民》、《梭之曲》、《大海梁子的青草》等一些作品中作者本着对生活的真实理解,以朴素的语言、夸张的刀法和厚重的色彩表达,描绘滇东红土地上乡民的生活、劳作,彝族和谐而夸张的红、白、黑色彩使画面的构成关系非常协调,特有的图案又能在画面中突出点、线的表达,当地的地貌特征呼应画面的整体关系,形成了自己一定的艺术风格。黎炬用形象化的语言实现了栖居的存在向人性价值的转化。

        黎炬似乎总是向往诗意田野,留恋那一草一木和土地。这种情感最终都在“大地”中具体化了,《萌动的大地》用丰富的冷暖色彩对比,层次交叠,刀法缜密繁复,编织出一个宽阔而起伏的空间,并显示出滇东红土高原特殊的地域特征。

        在艺术家的想象中,空间的场景充满了不同的概念和象征,每一种概念都寻找它最合适的表达方式,都和存在、栖居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存在温暖而舒缓。内心空间的存在是幸福的存在,在与文学和诗歌有关的哲学层面上,栖居的概念会微微开启一扇通往梦想之门,你会以诗人的目光看这世界,内心的空间价值会变得无比丰富。一旦进入你的想象和回忆之中,栖居就成了自己最有价值和最向往的想象存在。

        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思想境界是动态发展的,一切重要的形象都同时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它们既是理想又是现实。自《洒满阳光的小屋》、《唱着歌归来的农民》始,到《向日葵》、《阳光灿烂的日子》,再一直发展到《栖居系列》、《城市风景——斑马线》、《阅读城市》,黎炬的人生境界和艺术心路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作者为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