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4日 星期日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幸福样本”的江阴实践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04日   01 版)
    江阴市民在风景如画的广场上放风筝。本报通讯员 孔维贤摄

        “建设幸福县域,江阴的做法值得借鉴。”日前,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的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率先在全国提出“幸福建设”的江阴,成为专家热议的“幸福样本”。

        “‘幸福江阴’的最宝贵经验,就是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表示,从初步构想到清晰蓝图,从理念深化到创新实践,从政府倡导到百姓认同,“幸福江阴”在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为之奋斗并更多惠及百姓的发展路径。

        民生考核考出新型政绩观

        今年6月27日,江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朱民阳提出,要“把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变成“幸福江阴”建设不断提升的过程,迈向现代化、建设幸福城。”

        5年前的2006年6月,江阴第十一次党代会就提出了“幸福江阴”建设的战略构想,并于同年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百姓福祉”量化、细化到指标体系中,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主要依据。

        这5年,“幸福江阴”的步伐从未放慢。

        2005年末,江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达标,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小康实现以后干什么?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幸福三问”,问出了江阴决策层执政理念的一次嬗变。

        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两大部分组成。在这个指标体系中,“GDP说话”的传统考核框架让位,硬性指标减少,民生指标突出,甚至有40%干脆就是老百姓的主观幸福评价。

        这种让老百姓给“幸福江阴”建设打分的方式,让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为江阴的干部捏了一把汗,“让市民制定幸福指标,这可是百姓出题目,政府作答卷,江阴可是一点余地都没有给自己留啊!”

        “全新的考核办法推动着基层政绩观的‘转型升级’。”临港新城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张勇坦言,现在江阴干部压力很大,以前不管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项目先落地,先把指标搞上去。“现在不行了,老百姓不满意的事情不能做,经济指标要和幸福感画上等号。”

        政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这一全新执政理念的升华,创造性地让科学发展观在基层“落地生根”,催生了“幸福江阴”的美丽画卷。

        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

        “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老百姓心中的“幸福图景”,倒逼着江阴城市经济同步转型,谋划“幸福”地发展。

        “幸福江阴”建设伊始,江阴先行“补课”,还百姓一个好环境。自2005年以来,江阴已对359家污染企业下达了关停决定,整改“三高两低”企业54家。

        曾经化工厂林立的“化工之乡”璜土镇,摇身变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开办的葡萄节吸引了周边游客。这一幕让璜土镇党委书记陈福良感慨不已,“幸福璜土”正经历从百姓需求的倒逼,到生态意识的全面觉醒。

        换个姿势领跑!江阴的经济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昔日乡镇企业时代,“老板+星期天工程师”的组合,有了“升级版”。江阴民营企业争相与“530”高科技项目对接,希望通过资金、股权等多种模式的合作实现“借船出海”。江阴累计吸引海归人才500多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名,落户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项目113个。“企业家+科学家+资本家,就是转型大赢家。”江阴人如是说。

        城市发展理念也在变化。在江阴,有一个“不开发区”,涵盖6个乡镇200平方公里,占江阴全市面积的1/5。“不开发不是不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在生态高度自觉的前提下,实施高效益的农业开发、高标准的旅游开发、高水平的工业开发和高品质的人居开发,为持续发展留足留好空间。”江阴市委农办副主任龚菊平的介绍令人回味。

        “来,尝尝我们的‘幸福桃’!”在位于徐霞客镇的“幸福桃园”,创办人徐建凤带动16名老年人、20多名残疾人共同致富。“不开发区”里话增收,已成一道亮丽风景。2010年,江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98元,比上年增长13.1%,连续11年名列全省第一,而“不开发区”农民的纯收入增幅为14%。

        以民生投入倒逼新型产业经济壮大,民享期盼倒逼产业形态转型升级,民富愿望倒逼产业协调发展,“幸福江阴”不断地激情跨越。

        共建共享,幸福不是单方给予

        全民共建共享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幸福江阴”建设全过程。朱民阳说,幸福建设如果变成党委政府的“独角戏”,变成了单方面的给予,就不能说是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幸福江阴”建设一开始就注重民众的参与。江阴主动问计于民,组织15万人参与“幸福指标大家选”投票活动。12易其稿,最终制定了具有人本特色的“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研究后感叹,幸福江阴指标体系“在一些方面,比联合国‘人的发展报告’指标体系更全面、更细致、目标更高”。

        让幸福阳光照耀城市的每个角落,江阴市委市政府与普通市民心连心。

        “民生无小事!”冬天,江阴所有公交车的座椅上都铺着棉垫子;主要路口右转弯的自行车和汽车,市民们不再需要直角转弯,而是走三角形的长边弧线,行驶变得更加安全。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加慈善金构筑起了“保障富民”体系,让老百姓生活无忧。五年来,江阴的惠民支出达50多亿元。

        42751122,这是“澄之尘义工之家”的QQ群号。367名网友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200多人是注册义工。从2009年7月组建以来,几乎每周,“澄之尘”群里都有主题义工活动预告,各类爱心帖达80多个。发起人钱松说,献出了爱心,收获的是幸福。他告诉记者,江阴的慈善基金更是超过了十亿元,慈善救助网络覆盖城乡。

        “生活在这个城市很幸福”,是江阴城乡百姓的共同心声。由第三方机构主持的2010年度最新民意调查显示,95.87%的被调查者对作为江阴人感到自豪,97.13%的被调查者对建设幸福江阴充满信心,江阴百姓的主观幸福指数达到87.44分,连续五年稳步提升。

        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幸福正滋润着江阴人的心田。

        (本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