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1日 星期四

    翰墨往事

    沈石友为吴昌硕代笔

    作者:斯舜威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1日 12版)
    ▲吴昌硕为沈氏藏砚题铭的拓片

        代笔现象,在书画界可谓古已有之。吴昌硕晚年,名气大,书画和文字应酬多,他的弟子赵云壑、王一亭就常为老师代笔。近来披露的吴昌硕致沈石友的信札表明,著名的署名吴昌硕的《西泠印社记》,也是沈石友代笔的。吴昌硕在给沈石友的信札中多次提到求作《西泠印社记》一事。如:

        “石友先生鉴:得示知老嫂喜拙画,特写一纸奉上,乞转交(若云送润断断不受,弟将何以谢兄耶!)仅录心经,以无佳诗可写。兴到时乞代吟之,或跋语亦可。昨书中求代西泠印社记,收到否?拙诗二首请削定。即颂道安。缶弟顿首”  

        “石友先生鉴:昨接手书收到。拙诗草稿二纸未肯痛改,故存之。兹有恳者,西泠印社索缶作序,缶未能从事。然缶为社长又不能不作,只有恳大手笔为之。附去鲁澄伯序及社中条例,乞鉴之。缶弟顿首”

        沈石友,名汝瑾,字公周,出身于常熟富豪之家,工诗文,擅书画,尤精于篆刻,非常喜欢收藏石砚,因以“石友”为别署。沈、吴两人早在1882年就结识了。吴昌硕在沈石友《鸣坚白斋诗集》序中云:“我与石友论交为岁壬午,今三十余年。石友生于戊午,我生甲辰,以齿论,石友固兄事我,征其学识,我窃愧之。”从中可见两人交谊之深。

        据郑逸梅回忆,吴昌硕去世后,赵云壑搜罗其遗墨,曾得吴昌硕与沈石友书札数十通,装成二册。赵云壑曾让郑逸梅欣赏过,内容十封里有九封是吴昌硕请沈石友代作题画诗。他画了什么花卉,有何配搭,布局又如何,都写述清楚,以便沈石友下笔。应该说,吴昌硕本人擅长作诗,自己会作诗仍让朋友代笔,主要原因只能是他晚年画名大,求画者众,难以应付,为了一门心思画画,就将题画诗之事请沈石友代劳了。吴昌硕在一封信札中对沈石友说:“恳者上海新造湖州会馆嘱弟撰联,弟无此才,求兄代制。约八九十言之间,仍属弟撰。并求数日内寄我。我真虚名,受累也。”

        吴昌硕对沈石友也是情真意切、有求必应的。从1905年到1917年沈石友去世的12年里,吴昌硕为沈石友收藏的几百方藏砚题铭。这些砚铭,寓意深刻,书文双绝,大大提升了沈石友藏砚的艺术价值。

        2008年,在西泠印社105年社庆之际,日本书法界泰斗青山杉雨先生之子青山庆示,将一方吴昌硕铭“石友书画之研”赠送给西泠印社,从而填补了百年西泠印社居然没有一方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铭文砚台的遗憾。当年沈石友去世后,他的几百方端砚被日本画家桥本关雪全数买走。后来,当时的日本书法界泰斗青山杉雨收集到了8方,“石友书画之研”便是其中一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