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编写出版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编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杨 耕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31日   14 版)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自觉而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一基本立场和根本精神。它关注的是国家层面的问题,讲述的是老百姓的“故事”,其基本特点就是,关注现实,直面问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有深刻启示。

        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密切关注实际问题,讲“真话”。从国际看,科学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格局多极化极大地影响着各个民族或国家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途;从国内看,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被浓缩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当代大学生也必然关注这一国际变化和国内变革引起的系列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抓住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帮助大学生知道“怎么看”这些问题,并理解“怎么办”,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讲“新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从问题到问题,从理论到理论,重要的是从现实问题到理论问题,再从理论问题到现实问题。如果理论不关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不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问题,那么,大学生也就不会关注理论,并会排斥思想政治教育。

        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家常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语言的通俗化。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能只会讲“行话”,而要学会用日常语言,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述方式,即“家常话”讲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不能用范畴解释范畴,用概念解释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要立足国情、关注世情、熟悉民情,用“真话”、“新话”、“家常话”讲述大学生的“故事”,帮助大学生正确地“看”,合理地“办”。这是《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