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星期二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承君一诺守终生

    ——记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村民刘延宝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04版)

        为了“俺能行”的诺言,祖孙四代人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把守墓接力棒代代相传,63载诚心守护烈士墓园,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赞歌。

        第三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村民刘延宝一家人与烈士墓的渊源要从1948年济南战役说起。

        当时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5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被抬到神武村,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与部队官兵一起掩埋了5位烈士。事后,部队有关领导对刘延宝的爷爷说:“这几名好战士牺牲在草山岭的一次战斗中,只知道一个人的籍贯在浙江省仙居县,你能照看着他们吗?”诚朴的刘修芝只说了三个字:“俺能行!”

        承诺的事,再难也要办到。刘家节衣缩食,花钱请人制作了5块墓碑,刻上介绍烈士事迹的碑文,立在墓前,并栽上了松柏,以昭示后人铭记烈士的事迹。

        1976年6月,守护墓地28年的刘修芝老人去世前,把儿孙们叫到床前,再三嘱咐“要世世代代守好烈士墓”。

        1982年,烈士墓所在的田地被分给别人。为此,刘延宝的父亲三番五次找到村干部,经过协商后,用一块好地换回了烈士墓地。此后,刘延宝和父亲在墓地四周种上树木,把墓园整理得更加齐整、肃穆。

        刘延宝在父亲患病后毅然接过接力棒,担起了第三代义务护墓的重任。每逢春节、清明节等节日,他都同两个弟弟一起,搀扶着老父亲到烈士墓前祭奠、培土。

        1995年,他见原来的墓碑已十分破旧,就定做了一座高1.5米的新墓碑。看到墓地荒凉、无遮无掩,他动员全家在墓地周围垒起围墙,把烈士墓保护得更加完好。

        1999年,村里修公路时,又发现两位烈士的遗骨。刘延宝听说后,主动提出申请,将两位烈士的遗骨安葬在墓园里。目前,共有7位烈士长眠在此。几年前,刘延宝患病后行动不便,儿子刘增龙主动承担了祭奠先烈、整理墓园的责任,继续践行着祖辈当年的承诺。

        (据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记者隋笑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