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8日 星期日

    爱心午餐:只有“爱”还不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8日 01版)

        今年上半年,媒体持续报道西部贫困地区学校的“小餐桌”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日前来到位于贵州省遵义县三叉镇苏山村的水源小学了解情况。

        正值暑期,学校里没有多少孩子,只有几个离学校近的学生忙着帮值班老师重新给斑驳的教室门刷漆。一个叫邹书强的学生,带着记者来到学校最西头的一间屋子——学生食堂。

        屋子是崭新的,被隔出三分之一作为操作间,里面整齐地摆着锅碗刀具和各种调料,操作间外摆着几张餐桌椅,看上去,这里应该能够容纳100名学生就餐。环视整个校园,食堂是最新、最好的建筑。眼前一幕,让记者不由得心生疑问:网络和其他媒体中报道的学生自己生火做饭的情况在这里不存在?

        面对记者的疑问,校长陈关友介绍,这个食堂是今年5月建成的。在此之前都是孩子们自己带米到学校,中午自己淘米,老师帮助蒸熟。“我观察过,孩子们吃的,大都是头天晚上剩下的辣椒和酱菜,用塑料袋拎来,等饭蒸熟,热饭冷菜混在一起吃……很少看到肉,营养不够。”谈到孩子们的营养不良,陈关友忍不住声音哽咽。

        4月20日,遵义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印发了关于《遵义县中小学“爱心午餐”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规定全县步行上学30分钟以上的学生人数达30人以上的学校,原则上都要启动“爱心午餐”工程,为学生提供午餐。对盖食堂,通知中规定:利用现有资源,如现有资源不足,镇(乡)中心学校可集中部分生均公用经费。

        接到通知,陈关友一天也不愿意多等,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盖起新食堂,一共花了4.5万元,其中不少钱出自镇里中心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5月17日,孩子们就坐在崭新的食堂里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了。翻看水源小学“爱心午餐”记录,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新食堂的菜单:5月17日,星期二,生椒炒肉、素白菜、凉拌黄瓜……陈关友说:“每餐收取孩子3块钱成本伙食费,学生和家长都挺满意,比在家里吃得好。”

        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陈关友坦言,学校没有钱,从生均公用经费里只能挤出一个厨师的工资,学校还要从22名教师中挪出两个人,负责采购、饭菜留样检测等事务。除此之外,新建食堂的水、电、煤气费用,对于这所小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算了一下,有了新食堂后,每个学期的开支要比以前多6000元—8000元。”

        尽管新食堂的建成给陈关友带来更多的工作、责任甚至压力,但他反复对记者强调,建新食堂和搞好“爱心午餐”是他当校长5年来最大的成就。

        “麻烦您再给呼吁一下,食堂建好了,上面能不能再定期专项给拨点维护食堂运转的费用,我们这种学校贴不起钱啊……”送记者下山的路上,陈关友重复了三次这句话。(本报记者 刘 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