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6日 星期五

    多年前的一个重阳节,李满堂冒雨来到将军山凭吊烈士。面对杂草丛生的坟墓,他默默蹲下身子,摘了一束山花,向烈士许诺:只要我活着,就绝不让你们寂寞——

    李满堂拥军记

    作者:帅学成 周建明 张 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6日 13版)
    李满堂与部队同志交流

        广东省东莞市岭南小镇樟木头。

        晨曦中,“樟木头镇将军馆”光彩夺目。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据将军馆负责人介绍,建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国防教育基地,凝聚着镇党委书记李满堂很多心血。

        “不要忘记历史”

        1986年,因部队精简整编,时任连长的李满堂转业回到家乡。“尽管离开了军营,但军人本色不能丢。”李满堂暗暗告诫自己。

        2008年9月,李满堂到樟木头镇任党委书记。他发现,竟有数十位将军先后在这里工作战斗过。“这是一笔宝贵资源,应该建一个将军馆!”李满堂说干就干,带领11个工作组拜访60多位将军,奔波3万多公里,足迹踏遍9省市,收集资料200多件,将军馆很快问世。一位老将军欣然题词:“宝山脚下兵强马壮,樟木头人拥军有功。”

        开馆那天,面对闻讯而至的众媒体,李满堂坦露心声:“今天的社会需要一个载体,记录先辈的奉献,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千里“寻亲”

        今年清明节,樟木头镇石马桥头刺桐挺拔、哀乐低回,修葺一新的烈士纪念碑前,一场特殊的祭奠在小雨中进行。烈士薛保纪的外孙李洪波在告外公的祭文中说,他是带着母亲的遗愿来的——一定要找到外公墓碑并替她前来拜祭……

        早在1957年5月,当时的石马桥发生洪涝灾害。在这一次抗洪抢险中,排长谭友善,战士苏怀德、李廷发、李文成、薛保纪等5名官兵英勇牺牲。为纪念这5位烈士,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石马桥更名为“烈士桥”,还在烈士桥东侧设立纪念碑。50多年来,烈士们一直长眠异乡,没人知道他们是哪里人,也没人见过他们的家人来扫墓。

        李满堂调任樟木头镇党委书记后,不满足于组织全镇干部党员年年扫墓。他派出“寻亲”小组,远赴河南、河北、湖南、黑龙江等地,辗转一年多,千方百计找到5位烈士后人。

        当“寻亲”小组找到河南省镇平县烈士李廷发妻子时,这位80多岁的老人,抚摸着“寻亲”小组携来的烈士李廷发遗物,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与丈夫阴阳两隔半个多世纪,老人从未想到20多岁就离别的丈夫,会这样与自己相见。李廷发后人及同村群众,也感动得泣不成声。

        今年清明节,李满堂和镇政府还将烈士谭友善、李廷发、薛保纪的亲属请到烈士桥,祭奠故人。“我入伍不到一年就上了前线,身边16位战友长眠在祖国的边陲……所以我说,一名烈士需要我们长期去怀念,一个烈士家庭也需要我们长期去关怀。”李满堂一席话,激起如雷掌声。

        永远的“贴心老班长”

        在李满堂看来,支持部队建设,事关民族存亡和未来,必带着真感情去办。

        2009年8月,樟木头驻军某部机动数千里至西北某地驻训。部队行千里,拥军紧跟随。炎炎夏日,李满堂带着岭南瓜果,到遥远的西北戈壁与“亲人”相聚。官兵们欢呼雀跃、倍感亲切,训练中的疲惫一扫而光。

        李满堂关心支持部队建设,无微不至:给樟木头籍战士寄送当地报刊,解思乡之渴;帮驻军干部解决家属就业、孩子上学;为退役军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解后顾之忧;向部队、优抚对象开通“解难”电话;为大龄未婚官兵牵“红线”……“李书记是一个扛过枪、打过仗的老兵,内心深处有着厚重的军人情结。他帮我们真心实意,是官兵们心中永远的‘贴心老班长’。”驻军领导感动地说。

        为实现全民拥军新格局,李满堂号召全镇群众学军爱军拥军。他倡导成立双拥艺术团,在当地营造尚武文化、拥军文化。“哥去当兵守边防,妹在家中等郎还;一段相思两地长,一件军装伴妹旁;哪怕海枯石也烂,钥匙不到锁不开……”“八一”前夕,樟木头双拥晚会在繁华的广场上举行,樟木头镇双拥艺术团用精彩的歌舞,述说了一个个感人的拥军故事,感动了现场数千名军地观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