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6日 星期五

    飞天舞动三十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6日 09版)
    第28届“飞天奖”获奖电视剧《解放》剧照。CFP
    第26届“飞天奖”获奖电视剧《亮剑》剧照。CFP

        三十年的流光溢彩,三十年的如虹如诗,创办于1981年的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已经成功举办了28届。作为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历届评选始终以正确引导电视剧创作为己任,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评选标准,同时兼顾大众的关注度和美誉度,检阅电视剧创优成果,梳理电视剧领跑榜样,引领电视剧创新方向。那些美好的视觉记忆,那些崇高的“飞天”荣耀,那些伟大的艺术梦想,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壮美时代,见证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播出大国的文化奇迹,也见证了中国电视剧人在潜心探索产业发展中逐渐迈向文化自觉新阶段的坚定步伐。

        点滴成长,用真诚谱写灿烂篇章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徐徐拉开,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电视剧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剧领域呼唤着一个国家级奖项的诞生。1981年4月,在和煦的春风里,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负责人会议,决定采取群众、领导、专业工作者“三结合”的方式,组成评选委员会,对上一年度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播出的电视剧进行评选,定名为“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为一个展示优秀电视剧作品和电视人创造才华的艺术盛典奏响了序曲。“评委组成有代表性、权威性、学术性,表明这个奖做到了坚持正确的文化引领,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分析道。

        “1983年举行第三届评奖,是由当时的广播电视部委托《电视文艺》、《中国广播电视》、《电视周报》三家联合主办的,这一活动才正式定名为‘飞天奖’。从1985年开始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具体承办。2005年又由原本的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评选范围也逐渐扩大,类型日益丰富,从最开始只有电视剧和儿童电视剧两项,增加为长篇电视剧、中短篇电视剧、少儿电视剧、戏曲电视剧、译制片等多种门类以及优秀男女演员、优秀编剧、优秀导演等单项奖。”王丹彦介绍了“飞天奖”的发展历程,对每一个重要变化都如数家珍。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进一步指出,正是在这些点滴变化当中,“飞天奖”茁壮成长起来,一路忠实记录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把一批标志当年度最高思想水平和美学水平的优秀作品载入史册,及时总结电视剧创作的经验。

        坚守品位,为创作生产领航掌舵

        1980年播出的《乔厂长上任记》可以说在文化领域吹响了一声嘹亮的号角,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铁腕人物乔光朴成为那个充满变化的大时代的形象代言,也获得了第一届“飞天奖”的首肯。紧接着,《新星》、《女记者的画外音》、《走向远方》……这些电视剧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改革的宏大主题,也一次次在“飞天奖”的舞台上放射出光彩。正如著名导演王扶林所说,“飞天奖”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在推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舵手作用。

        在关注改革题材的同时,对电视剧艺术进行探索的作品也得到了“飞天奖”的极大肯定。1985年的获奖作品《新闻启示录》采取新闻报道的形式,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令人耳目一新。而分别在第六、七届“飞天奖”评选中获奖的《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和《希波克拉底誓言》则将电影化手法成功运用于电视剧创作,让人们看到了电视剧美学意识的觉醒。

        值得关注的是,从1983年开始,“飞天奖”的获奖名单上出现了一项“特别奖”,获奖作品之一是根据夏衍名著改编拍摄的《上海屋檐下》,第六届的“特别奖”则由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摘得,第七届又授予了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此后,一个个思想艺术兼备的名著改编剧出现在“飞天奖”的获奖名单上,为观众带来一次又一次经典的普及和民族精神的洗礼。

        在1991年“飞天奖”的评选过程中,围绕着《渴望》和《围城》究竟谁问鼎的问题,评委们争执不下。仲呈祥评价道,前者是通俗健康的力作,显示了现实主义的巨大魅力;后者则严肃雅致,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在吸取文学营养和电影营养方面达到的最新审美水平。虽然最后《渴望》折桂,但两部作品都为中国电视艺术创作树立了成功典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剧创作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平庸之作泛滥荧屏,戏说搞笑红极一时。有些电视剧虽然吸引了部分观众的眼球,却扭曲了历史真实,疏离了社会现实。面对这股媚俗之风,“飞天奖”始终坚持导向,尤其是1999年将长篇电视剧一等奖授予了历史正剧《雍正王朝》,从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历史剧不能仅仅是戏说,只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将历史真实寓于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之中,才是历史剧创作的正确方向。

        贴近现实,让主旋律唱得更响亮

        进入新世纪,随着电视剧生产力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佳作走进观众的视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军事题材、农村题材电视剧成为荧屏主角,而家庭情感剧、青春偶像剧、情景喜剧等类型剧,也在各地收视冠军宝座上轮番坐镇。此时,如何让电视剧创作唱响主旋律,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第22届“飞天奖”上,唐国强、孙海英双双获得优秀男主角的殊荣。由他们分别饰演《长征》中的领袖毛泽东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军人石光荣,都脱离了以往英雄人物概念化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鲜明的性格特色和饱满的内心张力,显示了主旋律电视剧在艺术呈现样态上所作出的探索和努力。随后,获第26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的《亮剑》又让一个混合着野气和豪情的战斗英雄李云龙成为荧屏上最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之一。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马维干说,我们以前创作思路是将英雄人物拔高,带着崇敬的心情来仰视他们。而《亮剑》一类的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英雄既有优秀的品质,又有一些可以让人理解的小毛病,显得更加亲切真实。

        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电视剧创作在弘扬主旋律上尝试走出了多条发展之路——囊括第27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优秀导演和优秀编剧三项大奖的《士兵突击》,让纯朴的许三多产生了感动中国的效应;与之同时获奖的家庭伦理剧《金婚》,展示了一对夫妻50年的琐碎生活,温情的色彩缔造了又一收视奇迹;还有《闯关东》,这部央视开年大戏通过对底层百姓生活和命运的形象展示,谱写出一百多年前山东人闯关东的移民历史,为主旋律创作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荣获第28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特别奖的《解放》则深情地回望了新中国浴火而生的岁月,表现了解放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条战线上的殊死较量,仿佛一部人民战争的艺术史诗,有力地弘扬了“解放精神”。

        王丹彦感慨地说:“从国计民生到凡人小事,中国电视剧用光影生动记录着时代变迁中中国的家国风雨、人情冷暖,让观众共同聆听岁月,感悟人生。而引领中国电视剧创作方向的‘飞天奖’在30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美学表达诠释时代价值指标,以形象刻画展现民族精神历程,以情感叙事记录社会生活脉搏,以视听要素引领大众文化心理。可以说,‘飞天奖’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繁荣的强大助推器。”(本报记者 李 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