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5日 星期四

    来自基层的核心报道⑤

    政府出钱 治了土地 富了农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5日 04版)

        十几年后再走宁夏农村,感觉一切都在变。特别是村民们,虽然笑容依然纯朴,但那份写在脸上的艰辛里,而今增添了富足后的幸福。

        黄沙土上果实飘香

        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联合村是一个1988年成立的移民村,由原南部9个山区村移民聚居而成,因此叫联合村。现在全村3700人,都是回族群众。记者决定先到那里看看。

        汽车快到联合村了,道路两侧是一人多高的玉米,每棵玉米杆子上都挂着两三个圆鼓鼓的玉米棒子,又是一个丰收年。在一片玉米地旁,48岁的杨中全正在给羊拔草。他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片沙壤土,只能种植大麦、谷子,产量低。遇上大旱,就没啥收成。2010年搞土地整治,政府给引来黄河水自流灌溉,当年5月份就种上了玉米。他家5口人,有12亩地,种单季玉米,亩产1700多斤。“土地整治使种地变简单了,村上近一半的农民能够外出打工。”杨中全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全家人均年纯收入4000多元。 

        盐碱地变成高产田

        “我们这个村离黄河只有2里路,不缺水,但以前一年忙到头,粮食也打不了多少。专家说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田里的水排不出去,地下水位抬高,土地已经盐渍化,直接影响了粮食产量。现在政府把地整治了,上、下渠都修好了,易灌易排,收成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往年我的稻田亩产七八百斤,今年能收获1500斤左右。”在石嘴山市平罗县通伏乡马场村,62岁的老人郭战义向记者述说着土地开发整理的好处。他和72岁的回族老人夏中、52岁的谢孝知正在地头上抽烟。

        在位于宁夏中西部中卫市永大线沿线,土地整治项目则彻底改变了55岁的高梅兰的生活。这里原来是一望无垠的戈壁,土地整治后,戈壁滩里安装了滴灌设施,农业公司在数十万亩的戈壁滩上种上了枣树、西瓜等经济作物。高梅兰承包了1万亩地,在枣树下养了1万只鸡。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开发整治管理局局长张永红告诉记者,土地整治项目坚持遵循“节水增地、改善生态、移民致富”三项原则。据测算,项目实施完成后,全区可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9.44万亩,土地质量提升1至2个等级,12个市(县、区)约191万人受益,可增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3元。(本报记者 林 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