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4日 星期三

    给“小候鸟”一片绿荫

    ——浙江省宁波市关爱暑期外来工子女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4日 06版)

        每年暑假,城市都会迎来一个特殊的群体——“小候鸟”。他们是利用假期进城看望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短暂“度假”的农民工子女。对于他们来说,暑假不仅仅是出行、玩乐,更承载着团聚的亲情。然而,打工的父母就算孩子在身边,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少。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浙江省宁波市各企业、社区(村)、工会、共青团和媒体等举办了形式各异的培训班、夏令营,丰富了数万“小候鸟”的暑期生活。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招,能够使这些孩子依依不舍,与父母相约,明年假期再来宁波。

        招数一:企业办班免费提供房子

        7月初,10岁的方光宗从江西省万年县来到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的宁波兄弟服饰公司,与在该公司打工的父母团聚。到象山的第二天,他就进了兄弟服饰公司开办的暑期班,和4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候鸟”一起读书、做游戏。小光宗的父亲方华生说:“厂里开办免费暑期班,使暑假来探亲的职工子女很开心,孩子回到老家后,对亲朋好友一说自己在宁波的幸福生活,我们职工也有面子!”

        今年暑假,在宁波市,像兄弟服饰公司这样自办“候鸟班”的企业有几十家。

        招数二:志愿者服务“小候鸟”

        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梅堰社区是一个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的社区,租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近2000名。社区里本来就有120名外来孩子在宁波读书,暑假,又有50名“小候鸟”从全国各地来和父母团聚。

        今年暑假,梅堰社区办起了“放心班”,宁波大学的大学生、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等30余人在“放心班”支教,让包括50名“小候鸟”在内的97名外来孩子在班里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今年宁波全市有上百个社区像梅堰社区一样,办起了专门为外来孩子服务的暑期班。

        招数三:企业社区联合办班

        横杨社区是一个工业社区,现有企业近300家,员工4万多名,每年暑假都有大量的“小候鸟”来到社区,但辖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场地且内部事务忙,社区有场地想办班,又没有经费,怎么办?

        今年7月初,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郁亚萍带着试试看的想法,和辖区内的一些骨干企业老总商议联合办班——企业出钱,社区出地。今年暑假,辖区内的宁波大港意宁液压有限公司率先拿出1万元资助社区办班。今年,社区专门腾出市民学校作为教室,邀请辖区内的志愿者给外来孩子上课,有80多名“小候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

        招数四:大学生村官建阳光课堂

        7月12日,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朱田村阳光课堂,4名来自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给村里的4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绘画课。这个暑假,他们将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小港街道上千名以外来工子女为主的学生上绘画、舞蹈、剪纸、书法等课程。

        北仑区小港街道外来人口众多,今年暑假,街道14个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集中的社区(村)的大学生村官们,组建了14个主要针对外来孩子的阳光课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港街道每月还召开大学生村官联席会议,解决阳光课堂遇到的难题。

        关爱“小候鸟”,还须建立长效机制

        如何让所有的“小候鸟”一踏上宁波这片土地,就受到热情的接待,找到“领航雁”,需要建立关爱“小候鸟”的常态机制。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说:“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宁波应该很好地将这些外来公民成长和发展的愿望纳入到自己的发展轨迹之中。”他表示,宁波将尽快建立起关爱“小候鸟”的长效机制,让来自全国的“小候鸟”每年暑假都愿意开心地来宁波做客。(本报通讯员 杨静雅  本报记者 严红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