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不给“假洋鬼子”可乘之机

    作者:胡燕春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02版)

        案例回放:

        假洋学历:今年1月至5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了数件利用国外假学历实施的诈骗案,相关案件受害人被承诺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被骗费用少则2万元多则十几万元,涉及200多名企业高管人员。

        假洋骨汤:拥有日本味千拉面中国总代理权、号称高端快餐品牌的味千拉面以汤底营养丰富自诩。然而,近期味千方面终于承认,拉面产品所用的汤底并非出于熬制,而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

        假洋家具:中国代理意大利达芬奇家具被曝实为东莞小厂伪造,相关家具从中国出港运往意大利,再从意大利运回中国,然后摇身变为“意大利原装超级品牌家具”。

        崇洋心态加速诚信危机形成

        面对假洋学历、假洋骨汤以及假洋家具事件,国人不禁要问:崇洋心态对国内的诚信体系造成了哪些影响?趋利避害之途在哪里?

        近年来,各种洋货被曝造假的事件屡见不鲜,相关情境令民众愕然。譬如,号称高端快餐品牌的“味千拉面”,在中国有400余家连锁店,去年毛利率达到令人惊叹的近70%。该品牌在其广告中宣称“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是牛奶的四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然而,近期味千方面终于承认,拉面产品所用的汤底并非出于熬制,而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

        各种披着“洋”皮的假货、以“山寨土特产”冒充进口货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诚信危机的形成。同时,也引发了国人的反思:究竟还有多少天价洋品牌在继续欺骗我们?诚信缺失反映出国人怎样的生产、消费以及社会心态?

        在全球化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有理由自由决定依托洋品牌还是凭借国产品牌立足于市场,或是自主选择使用洋货还是国货。然而,各种被指造假的洋品牌实为土产作坊货的事实却一再给国人敲响警钟:崇洋心态业已成为诚信危机蔓延的土壤。

        “假洋鬼子”为何一再突破诚信底线

        如果说假洋品牌的欺骗行为让人生厌,那么生产商对于“洋”品牌之“假”的辩解简直让人恶心。譬如,味千拉面并未对消费者有关汤料样品中的钙含量与其承诺数量相差甚远、数十元一碗面的汤料成本仅几毛钱等质疑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却急于在其官方网站上说明,其勾兑法是国际连锁餐饮企业流行的做法,而浓缩液还原汤料则属国际惯例。难道虚假的宣传与承诺用此种托词就可以蒙混过关吗?此举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曾发出的质问:“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上述个案可以看出,某些貌似与国际接轨的行径明显有失公正。诚然,生活在“地球村”时代的国人在合理的区间与程度上自愿接受西方的生活理念,然而,并不高明的欺诈行为屡次得手,这是仅以“人傻钱多”就可以解释的吗?例如,方舟子就曾慨叹:美国一些野鸡大学主要瞄准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市场,绝非偶然现象,其间触及的是如何评判诚信与能力孰轻孰重等伦理评价与社会现实问题。

        保持平常的消费心态、避免过度崇洋现象的滋生并恪守诚信理念与准则,需要个体与社会协同努力。

        从生产与销售来看,由于进口品牌比国产品牌在价格方面高出很多,因而某些经营者为牟取暴利甘当“假洋鬼子”。某些企业重利轻义,不惜突破道德与法律底线,一再以洋货谋财甚或害命。近日因被曝光或被惩罚而身败名裂的假洋货供应商,无疑是此类商家的前车之鉴。此外,达芬奇家具事件之后,民众对国产家具的信心回升反映出民族品牌的机遇所在。实际上,消费者购买洋品牌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某些国产品牌商品的品质难以保证。如果经营者能处理好诚信与赢利的关系,树立真正的品牌意识,不断提升国产品牌的信誉度,那么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无疑会增强,进而形成良性互动与循环之势。

        建构不崇洋的正常心态

        供应商的急功近利,在某些层面折射出消费者的非理性化倾向。尽管卖肾买iPad的消费者是个案,但也应唤起社会对于极端消费现象的应有关注。更何况,某些假洋文凭的购买人是因崇洋媚外心理作祟而明知故犯。此外,对奢侈品盲目崇拜的消费群体多为因炫富而消费,商家也就铤而走险接连炮制各种假洋货。如果消费者回归理性,那么假洋货自会因无人喝彩逐渐告退。

        从舆论导向来看,媒体领域中的某些无良机构或个人唯利是图地鼓吹消费主义价值观,造成的危害越来越触目惊心。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陷入窃听丑闻而被迫停刊,使默多克一再鼓吹的消费主义传媒观再次遭到质疑。他一贯标榜“只要出价足够高,没有谈不成的交易”,此种媒体经营理念与“窃听门”事件关系很大。同样崇尚消费主义的国内某些媒体由于广告等利益链的驱动,完全无视信用原则而不遗余力地为假洋品牌大开方便之门,此举无异于助纣为虐。相反,优质媒体的确可以运用“诚信之剑”,充分发挥其对于假洋品牌的舆论监督职能。

        诚信是立身之本、立业之道与立国之基,对于以诚信为根本的个体、团体与民族而言,不崇洋的正常心态无疑是建构与腾飞中的中国相适应的当代信用体系的必要条件与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新唐书·陆贽列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