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先驱》前的沉思

    徐立忠 (青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5日   12 版)

        不久前,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火车咖啡吧里,我看到了一幅题名为《先驱》的摄影作品,画面里是满身冬雪、形象模糊的童第周先生的雕像,使我沉思良久。

        这幅照片使我忆起一段往事:2004年,史忠健院长建议我为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教师进修学院的创始人童第周先生造像。随即,我就开始注意收集有关童第周先生的文字和形象资料。直到2006年,当我读到《新华月报》发表的署名王丹红的文章《中国克隆鱼,你为何如此沉默?》才全面了解了这位已故的生物学家及中国的克隆鱼在20世纪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我由此获得了创作灵感。

        英国多莉克隆羊被称为20世纪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成果公布的那一天就蜚声全球。但它不是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动物。童第周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早多莉出生前15年,就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

        鱼类的克隆研究,是上世纪50年代末由中国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先生首先提出的。1963年童第周先生第一篇鱼类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四清”和“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他受到了批判,无法工作。直到1970年,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下,他的研究集体才在结合生产的同时重新开始了工作。1972年,童第周便获得了第一批鲤鲫移核鱼;1977年首先向国内外发表了脊索动物海蛸的核移植报告;1980年,童第周等就报告在中国成功获得了第一批具有“发育全能性”的克隆鱼;1981年又用成年鲫鱼的肾细胞克隆出一条鱼,证明成年鱼的体细胞也可去分化和再程序化。

        凝视着这幅被“雪藏”的童第周先生雕像的摄影作品,我又想起《中国克隆鱼,你为何如此沉默?》的作者王丹红在文章的后记中的那段文字:“在汤姆森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庆祝之年》专刊中,‘克隆的突破:中国科学家在1981年培育出第一条克隆鱼——鲫鱼’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作为科学记者,我为自己居然不知道中国科学家的重要工作而深感震惊:但多莉羊名震世界而让公众知道了‘克隆’这个概念时,为什么中国科学家的突破性工作被遗忘了呢?是什么因素使中国的克隆鱼沉默了?”正是这段话激发了我为童第周先生雕像的激情和灵感。

        摄影作品《先驱》的作者,没有选取在最好的光线下拍摄童第周先生的雕像,而是选择了“雪藏”的瞬间,寓意了童第周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所经历的沉重历史瞬间。我久久地站在它前面沉思着,脑海里闪烁着那些已经消逝的沉重历史碎片和阳光灿烂的未来。

        (作者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