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5日 星期五

    文艺轻骑兵 不待扬鞭自奋蹄

    ——曲艺家研讨曲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5日   14 版)
    姜昆在表演相声。本报记者 李韵摄
    刘兰芳在表演评书。本报记者 李韵摄
    中国曲协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全国巡演活动。张生福摄

      编者按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之际,8月2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组织全国知名曲艺家在京召开座谈会。

        今年上半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根据中国文联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的统一部署,深入到全国十几个省、区、市进行广泛调研,在全面把握曲艺事业发展现状的同时,深入了解影响曲艺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对当前曲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不良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座谈会上罗扬、刘兰芳、董耀鹏、姜昆、吴文科、黄宏、朱光斗、李立山、刘全和、刘际、种玉杰、李伟建、高晓攀、孙立生、王登渤、康尔、彭俐、陈连升、姚振声、蒋慧明、康珣等曲艺表演艺术家、理论评论家和曲艺作者,结合当前曲艺创作表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如何加强对曲艺创作的引导、促进曲艺事业健康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刁惠香主持座谈会。

        伟大时代既为曲艺家提供了施展抱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也对曲艺家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曲艺家要勇于担当时代重任

        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的伟大时代为曲艺家提供了施展抱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曲艺艺术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同时,时代也要求广大曲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引导观众的审美取向。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认为,曲艺是一门来自民间的艺术,是雅俗共赏的、笑的艺术。曲艺作品应该有益于世道人心,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应该担当道义责任,曲艺创作应当更好地为实现社会和谐服务。我们要抵制和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不是让曲艺回到简单的说教,去重塑高大全式的、理想化的人物,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迁,了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变化,不断及时调整创作观念和创作思路,眼光向下,体现平民情怀,做到雅俗共赏、喜闻乐见。

        作为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强调,反对“三俗”,各级各地曲艺家协会肩负重大责任。她说:“人民群众和广大曲艺工作者期待各地曲艺家:一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文化理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评奖办节过程中,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用更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来引导创作;二是不断面向基层,服务大众,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走进基层,服务大众,让群众接触到更多的高质量艺术作品,充分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用正确的思想武装曲艺工作者,让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实现,让“三俗”之风失去容身之地。

        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耀鹏指出,曲艺艺术来自民间,植根生活,面向社会,服务百姓,堪称文艺“轻骑兵”,具有娱乐、认识、教育、审美的功能。

        他认为,推动曲艺创作的繁荣和曲艺事业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群众,那么曲艺艺术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是死路一条。今天这个伟大时代既为曲艺家提供了施展抱负、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也对曲艺家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他将之总结为四个“有机结合”。第一,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结合。我们要深刻把握现阶段我们文化工作的主题,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奏响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同时反映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给人以温暖、快乐和力量。

        第二,坚持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曲艺这种复杂性的精神劳动,经常需要发挥曲艺家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去写只能由曲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同时,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恪守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力求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和人民,履行当代曲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

        第三,坚持艺品与人品有机结合。崇德尚艺、德艺并修、德艺双馨始终是党、社会和人民对曲艺家的普遍要求。曲艺大家、领军人物要靠精湛的艺术说话,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同时还要靠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人民的爱戴,努力攀登人生的高峰。

        第四,坚持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推进曲艺事业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继承,缺乏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创新引领下的继承,是推动曲艺艺术生生不息、传承发展的两个重要轮子,这两个轮子都要统一于社会主义曲艺事业的生动实践中。坚持文化自觉自信,大力推进曲艺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曲艺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扩大共识、凝聚力量,在多元中重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大力营造和谐团结融洽的社会氛围,在取长补短中赢得共同发展,在形成合力中实现整体推进,齐心协力创造曲艺事业的美好明天。

        作为军旅艺术家,中国曲协副主席黄宏这些年,创作了大量的喜剧作品。他认为,喜剧要讲究格调。他把喜剧比作金字塔,分为五个层次,最底层为“噱头”,往上依次为“滑稽”、“幽默”、“诙谐”,塔尖上的是“机智”。他说:“喜剧是需要智慧的,喜剧从不回避崇高,神圣的精神是我们军旅文化艺术的生命。”

        黄宏表示,自己在审视今天的文化现象时,或多或少也会产生一些困惑。比如,如何面对市场与战场,如何坚持主旋律,面对多样化,是自己需要思索的新课题。他认为,优秀文化可以用这样四句话来概括: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力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同时糟粕文化也可用四句话来概括:肤浅表面的效仿,提醒之后都不自觉,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自由,为自己着想的不善良。创作什么样的作品,传播什么样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良心所在,同时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甘肃曲协主席王登渤认为,在当今的时代,曲艺家要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至少有三点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审美取向必须正确。曲艺艺术需要笑声,但笑声不能廉价,不能低俗,曲艺作品需要在笑声中把握正确的审美取向;二是曲艺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优秀的曲艺作品必然显现着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艺术效果,是在对假恶丑的讽刺与嘲弄中,凸显真善美的可贵。这其中,道德评判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只有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我们才可能厘清该歌颂什么,该鞭挞什么,才能够告诉观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三是曲艺家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文艺创作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模仿、跟风的状态下,绝不会产生好的作品。

        评论与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遵循“双百”方针,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就如同为创作装上了助推器——曲艺家要勇于自省与自强

        座谈会上,与会者没有回避当前曲艺自身存在的问题,认为评论是创作的指路人,对如何加强曲艺批评促进曲艺健康发展也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罗扬指出,为了多出优秀曲艺作品,多出优秀曲艺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曲艺评论。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实际上,曲艺评论一直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再加上客观上有许多困难,至今还是一个异常薄弱的环节。他认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曲艺界、文艺界乃至整个社会,吹捧炒作成风,有些人只喜欢听颂扬和捧场的话,不喜欢听批评和不同意见,甚至讳疾忌医,听到批评就发火。

        批评难,自我批评更难。曲艺创作演出中有许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罗扬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缺乏实事求是的曲艺评论有很大关系。”他说,实践证明,只要认真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真正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实事求是,充分说理,与人为善,曲艺评论不但不会妨碍曲艺的发展,而且是促进曲艺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曲艺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认为,当下文艺创演存在的问题固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与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贯彻落实不力有关。他联系曲艺创演的客观实际,指出要改变当下流行的种种时弊,促进曲艺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具有艺术自觉。要明白曲艺乃至整个文艺是服务和影响人们精神与心灵的特殊审美活动,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与普通的赚钱工具,不能以经济思维和金钱收益作为创演经营的运作理念与衡量标准,否则只能导致媚俗迎合而缺乏起码操守。

        其次,要建立艺术自信。明白曲艺之所以千百年来承续发展,是由于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与审美价值。不能因为历史悠久就以为陈旧过时,也不能因为传统深厚就是包袱桎梏。故不能自卑自弃,自残自贱;追逐时尚,胡乱革新;化我为他,丧失特色;失去目标,迷失自己。他指出,一个时期以来普遍存在着的“说书单纯讲故事,唱曲非要加伴舞,韵诵只把技巧弄,谐谑嬉闹卖粗俗”积弊,致使“戏剧化”、“歌舞化”和“杂耍化”的创演偏向与“今天写、明天演、后天丢”的浮躁态度,以及“媚俗迎合、娱乐至上”的低级追求和“甘愿草莽,放弃担当”的思想操守,已然成为影响当下曲艺创演健康开展的主要问题。他强调,只有坚持曲艺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本体特征,创演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力作,才是曲艺发展的正道。

        再次,要追求艺术自强。要像曲艺界的良师益友陈云同志生前所说的那样,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像当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山东快书宗师高元钧、苏州弹词名家蒋月泉、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等杰出的前辈那样,通过诚实的艺术劳动,推出各自的经典节目,确立自身的艺术地位,赢得曲艺的社会声誉。而不是相反:或者盲目狭隘地为了金钱折腰媚俗,或者急功近利地创演速朽的“快餐垃圾”。

        最后,还要去赢得艺术自尊。雅和俗属于审美风格的范畴,没有是非曲直之别;艺术品有高雅和低俗之差,艺术样式却没有高下好坏之分。低俗、媚俗和庸俗不是曲艺的“原罪”,曲艺也拥有流芳千古的经典。只有把曲艺创演当成作品而非一般的商品对待,靠审美创造而不靠包装制作,靠美感升华而不靠性感渲染,靠艺术表现而不靠技术装点,靠倾心投入而不惟资金投注,就一定能够通过艺术自觉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自信,通过艺术的自强赢取自身的艺术地位。

        山东省曲协主席孙立生认为,浮躁曲艺最本质的表现,是面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迷失自我而急功近利。其具体表现为“十不缺”与“十缺少”:不缺热闹,缺少热爱;不缺新奇,缺少新作;不缺理智,缺少理想;不缺自负,缺少自省;不缺灵气,缺少灵魂;不缺传人,缺少传承;不缺票子,缺少票房;不缺笑星,缺少笑声;不缺崇拜,缺少崇高;不缺导师,缺少导向。他也深刻认识到,抵制“低俗”,正本清源,弘扬纯正的曲艺情趣,绝非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程,而是任重道远的长久课题。他指出,只有经常不断地进行自省与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之逐渐成为一种“艺术自觉”,曲艺家才能够无愧于伟大时代而有所作为。

        中国曲协顾问朱光斗在发言中提出要警惕“文艺批评”变成“文艺表扬”。他说,文艺的两大行当,一是文艺创作,一是文艺批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文艺批评其实是为文艺创作指路的,往往起到助推器的作用。现在净剩下文艺表扬了,其实就是互相吹捧,这对创作是极其有害的。他从自身创作经验出发,提出要坚持“三贴近”,高唱正气歌。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才能不断发现现实生活中那些十分鲜活十分生动的先进人物,激发创作激情。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曲艺作家李立山认为,一要杜绝浮躁,把艺术思维沉下去,目前有些人为了成名,迷恋速成,“拜师不为学艺而为谋利”,这些现象值得深思;二要坚持深入生活,把优秀作品升上来。“躺在床上想,坐在屋里编”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同时要对曲艺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加强业内联谊,加强讨论争鸣。

        文艺是社会现象的折射,它的问题可以从社会上找到根源。曲艺发展需要练好内功,同时——曲艺发展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

        座谈会上,一些与会者还提出,曲艺界及文艺界出现的三俗问题,其实是社会现象的折射。因此,曲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全社会一起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曲协副主席、相声艺术家姜昆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文艺现象,文艺的问题也可以从社会上找到根源。

        他举例说,传播中的无聊内容和垃圾信息防不胜防,网站上娱乐版登载的文章常以刺激性的字眼招徕网民,网络聊天工具、论坛和网络游戏中充斥着不良信息,在茶社、民营“小剧场”等表演场所,演员们用低级庸俗的表演和下流黄色的笑话取悦观众,甚至在银幕、荧屏上,也不乏打着“艺术”幌子的露骨表演等等。林林总总,可谓怪招迭起、花样百出。

        他认为,上述这种“灰色文化”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所谓“无伤大雅”。许多灰色文化信息打着“无毒无害、无伤大雅”的幌子,实质上却是“人生消极总结”、“戏谑政治体制”、“恶搞夫妻生活”等有害信息的自由传播。这类“灰色文化”的危害如同“温水煮青蛙”,任其泛滥,就会让人们在一笑中渐渐丧失警惕,对于危害视而不见。最可怕的是,一些对事物分辨能力不强的年轻人,十分容易沉溺于低级趣味之中。它所带来的危害,特别值得我们警惕。 

        二是所谓“娱乐无罪”。许多“灰色文化”的传播者高喊着“娱乐无罪”的口号,大肆恶搞,对主流文化大兴篡改、戏谑之风。这类“灰色文化”呈现出的就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价值观的日趋扭曲,它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难以估计。

        三是所谓“眼球经济”。这类“灰色文化”的特性就在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招徕观众眼球是最大诉求。比如网络上的一些“大红人”通过贩卖低俗而一举成名;许多影视作品打着“擦边球”,多方制造各种耸人听闻的噱头,只因为“不炒不红”。每一个事件都伴随着攻讦和口水,每一个热点都吸引着大量的看客,每一场“战争”都有冉冉升起的“新星”……“眼球经济”规模不小,“利润”唾手可得,然而背后的危害也更为深远。“眼球经济”的另一面就是“看客经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必然导致社会责任感的淡漠、整个社会走向空虚和浮躁。

        针对“灰色文化”在手机短信、互联网上愈演愈烈,和城镇茶社、夜总会等场所“娱乐表演”中“荤口”“打趣”相辅相成的情况,姜昆说,当前的“灰色文化”对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同时,也势必影响曲艺的健康发展。

        曲艺评论家彭俐也认为,文艺界的权力寻租、政绩工程这类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体制机制问题;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也与社会大环境有关,而社会大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体制机制问题。

        南京大学教授康尔则指出:“用低级趣味吸引眼球是曲艺发展之大忌。”他分析当前曲艺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原因有三:其一,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说唱艺人的入行门槛很低,似乎不要太多的文化,也无需经过专业院校的培养,只要口耳相传一点才艺,再掌握一两个绝活,便可登台卖艺了。“不要说建构与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了,有些艺人,可能连价值观、审美观的基本内涵都未必说得清楚。”因此,庸俗、低俗与媚俗,常常成了他们不自觉的选择。

        其二,有关部门对新兴的文化市场缺乏有效引导。“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曲艺成了纯粹的商品,说唱艺人成了这类商品的生产者、贩卖者。”为了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梦想,有些艺人不得不用“黄段子”、“灰段子”、“花段子”刺激观众的感官,撩拨观众的本能,以延宕自己在舞台上滞留的时间。

        其三,艺术是社会的晴雨表,以语言为载体的曲艺,与社会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眼下的社会风气,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社会风气,必然影响以相声仿形、现编现挂为特点的说唱艺术。

        他建议,由文化主管部门提供条件与便利,对奔走于酒楼、茶肆、演艺吧的说唱艺人进行必要的培训与管理。增强文化产业引导的有效性,通过树典型、给政策、颁荣誉、奖作品、育新人等措施,切实有效地抵制“三俗”之风。他还认为,应该重视理论研究,更准确地提炼、更明晰地表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让批评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深入开展有分量的文艺批评。”(本报记者 李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